我是很喜歡寫文字的,在我看來,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與當前的自己對話的過程。而閱讀自己以往文字的過程,就是一個與過去的自己對話的過程。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多少次,當我想要就某個話題展開討論的時候,當我直接在我的歸檔博文里搜索相應的關鍵字,搜索結果里提示很多條以往的文字,都會讓我心情愉悅,彷佛是在告訴我,過去的積累有了回報,我現在可以拿來就用,即便不能拿來就用,也可以看看過去的自己的思想,是幼稚可笑呢?還是睿智超群呢?
早在五年以前,我就寫過《給六個人寫博客----獨立博客一周年記》 ,就是來記述博客寫作的一些感受,時至今日,我甚至覺得我完全不care我有多少受眾了,我完全可以說給我寫博客是寫給我自己看的。
但是,博客是給我自己寫的,卻還有一些比較功利的文字,我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看到的,我是有期待的。其實越是大眾的話題,我的期待就越高。而越是小眾的話題,我越沒有期待。通常來說,如果我在回憶我自己的往事,比如見過的人,吃過的美食,那多半我是沒有期待的,我只希望將來的自己覺得喜歡。相對而言,如果是一篇觀后感,或者是一篇旅行游記,我是期待更多人給我點贊,給我鼓勵的。然而,往往即便是這樣的文字,想要獲得更多的反饋,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我自己也是一個很懶的人,我希望得到更多的認同,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字,但是我卻并不愿意對這些文字進行太多的裝飾,比如加入幾張配圖,或者弄一個更好的排版。我也不愿意把我的文字多發布到多個不同的內容創作平臺,即便這個活可能也只是復制粘貼的事情,但是我也因為太懶而不愿意做太多。我也不太想去迎合,就像是之前在另外一篇博客中曾經提到的:
我又重新寫博客,重新寫一些屬于自己內心的東西,當然即使是在博客上仍然有巴結,但這個時候更多的是迎合市場,人們想要什么樣的內容,我就努力分享什么樣的內容,我現在互聯網分享精神的旗幟之下,與之前說的是不同的,在博客上,我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博文是在說自己的生活,對此,我很滿意。
所以,我現在也會寫一些功利的文字,希望這些文字,能夠給我帶來更多粉絲,當然,這些功利的文字,對我自己而言也并非全無好處。至少能夠幫助我梳理過往的知識,讓他們更加系統。
事實上,我其實是很在乎寫作的。這兩年我不是沒有嘗試過放棄寫作,我也不是不知道我自己寫作水平并沒有多高。我也試著跟很多人那樣,利用空余時間,玩玩游戲,可是我對游戲確實沒有太大興趣。相比之下,我更享受文字給我帶來的快樂。我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都會去翻看一下自己的博文,看了自己在過去的一年里寫了多少東西,也借此回憶過往的一年。這樣的經歷,雖然不會讓我有大的長進,但也總能讓我冷靜下來,想到自己正在創造歷史,也依然是我幾年以前就說過的話:
記錄下來的就是一段個人的歷史。而如果這個人足夠偉大,那么它甚至有可能與這個國家的歷史緊密聯系,成為國家史的一部分。
現在我有了老婆,我有個愿望,希望能夠給她寫101封信,這101的數字梗是抄襲自馬云。我希望從這101封信,可以見證我們兩個人的婚姻,見證我們的歷史。以后我也可能會有孩子,在我的101封信里,我也幻想著有關于孩子的內容,我也能夠在信里見證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我的期盼。
寫博客,說心里話的過程讓我感到自由。自由又讓我想到了家駒,這些年過去了,家駒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漸漸淡了,也許他在我心目中最高大的時候,便是我最中二的時候,那時候,無比信仰自由,無比信仰海闊天空,如今卻總是被妻子亦或者家庭約束著,她們告誡我說不要整天想著自由,尤其是你有了孩子,上有老下有小,談何自由。我認為或許自由是個由我們自己定義的概念,無論生活如何,總還是要追求自由的。之前在別了家駒廿二載 一文中已經聊過很多,我也一直認為自己做得不錯,即便可能在父母眼中,我有些難以理解,有些軸。我想,即便是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不會把孩子作為我的優先級最高的人,我也不會把ta作為我的微信頭像,我也依然首先是我自己。
希望自己不打臉,希望自己總能保持一顆中二的心,希望自己總能在博文里說說心里話,希望自己總能創造更多精彩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