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2歲,在北京工作,我買了很多音頻課、視頻課,每天下班拼命學習,能不社交就絕對不社交,認知感覺提升了,可是我工作并沒有見到什么進步,要求升職還被拒絕了,學了半天這不是白學了嗎?”
1
職場天花板
為什么有人這么努力,工作業(yè)績卻一直不見長進,反而還更迷茫,更焦慮了呢?
上面這名求助者的問題其實很明顯,她是在表演努力,而非真正投入了努力。
努力學習不是給別人看的,打卡朋友圈的行為,也只是想求得別人認可和點贊,初心并不是真的想進步。
點擊圖片,得到答案
1
5種危險行為,你有嗎?
跟著感覺走,毫無規(guī)劃和目標。
這才是你停滯不前的原因。
現(xiàn)在人們的選擇太多了,選擇進入公司打拼、自主創(chuàng)業(yè),五花八門的,于是很多人在尋找中迷失了自己。
32歲再醒悟,就有些晚了,經(jīng)歷了職場的洗禮,大部分人,早就失去了奮斗的動力。
碎片化學習,不是學習
現(xiàn)在很多人講究用通勤的時間學習,花五分鐘看看理財、花五分鐘看看英語、花五分鐘練練字、花五分鐘看看書。
能幫助你在職場上突出重圍的,只有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拒絕走出舒適區(qū),沒了內(nèi)驅(qū)力
在職場上待久了,很多人會形成一種工作慣性,不用太動腦子,也能完成工作。
所以很多人在30歲就親手斷送了自己的職業(yè)前途。
想要高薪,又不想認真努力,只會表演學習的人,難怪會停滯不前。
為了發(fā)朋友圈學習
我想朋友圈發(fā)明的初衷,是為了方便成年人互相溝通,了解好友動態(tài)。
而現(xiàn)在的朋友圈,仿佛成了專業(yè)“片場”。
一堆人在其中表演努力、成功、富有、歲月靜好。
入戲太深,殊不知自己早就被現(xiàn)實拋棄了。
想要卻不爭取,等著別人送上門
職場不是你家,不會有爹媽親手送上熱乎乎的飯,一切只能你自己去爭取。
有一部分人更無可救藥:他們會嫉妒那些靠自己成功的人。
下了班,你可以選擇佛系,但職場人不相信佛系躺贏。
那時我們有夢
畢業(yè)前,你信誓旦旦意氣風發(fā),說要創(chuàng)出自己的天地,很多女生也相信自己能成為蘇明玉式女強人,結(jié)果才一年,90%的人都被周圍的誘惑拖垮了。
“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字,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愿你不再假裝努力,愿你能走出舒適區(qū),愿好友相聚,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成功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