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2、譯文
傅佩榮注解
孔子說:“文獻知識,大概我與別人差不多;確實做到君子的修養,我還沒有辦法。”
“文”即文獻知識,與“行”對應。“莫”即大概,可能是“其”之誤,也有說是“大約”之意。這兩者在此意思相近。
“則吾未之有得”,這是事實,還是孔子的自謙之詞呢?“君子”本來指的就是立志成為君子的過程,所以“未之有得”,代表孔子還沒有達到最高境界,這是合理的說法。
這也說明追求知識比較容易,成為君子則比較困難,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
3、學習心得
每個人都學習,真正悟道,達到最高境界成為君子鳳毛麟角,所以人的一生都在修行,漸進,追求,而對知識的認知也因人而異,古人就已經可以認識到這樣的道理了還是我們根據現在的觀點延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