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三十而立的距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假如奮斗這件事情,沒有壓力、窘迫和清苦相伴,我保證,奮斗這個詞也不會如此火熱和來勁。

又到了新的一年,時間一溜煙走得腳下生風。所以在這個關口最適合停下來數落數落自己,積攢積攢經驗,抖擻抖擻勇氣。

時間是我們這種半大的孩子,唯一擁有的且屬于自己的財富。年輕的我們很富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揮霍,所以報上年齡時那個數字總是顯得趾高氣昂。

可是,時間永遠都不屑于我們小兒科的得意忘形。他淡然的走著,風雨無阻。直到有一天年輕不再屬于我們,從時間的角度看,那時我們終會漸漸窮困潦倒,只不過,也許,我們會擁有更多可以被稱之“財富”的東西或者標簽。

但是這種“也許”的假設,來源于我們自己今天為時間設定的匯率。我們用今天的時間在交換明天的獲得,用時間換取未來與夢想。就像國際貨幣間浮動變換的匯率,有那么一天,時間貨幣所剩無幾,而匯率走高,我們兌換不出更多的未來,生命也就凝結出一種蒼老。確實,夕陽也是一種美的極致,因為年輕時朝日的蓬勃,日中的熱烈,日落的靜美,都是對于時間完好的交待。但是好多年少的抱負和曾經的夢想,恰若日出東方噴薄萬丈,金鱗開光吞云吐霧,雨后艷陽揮就彩霽,雪中冬陽吐露升騰,春日暖陽,仲夏烈火,高秋遠日,冬日柔光……各種美景也許就成為了一種嫁接親子的殷殷期盼。

一日難再晨,畢竟大江東流。季節和流水從不同側面啟發了時間的覺悟,從生物的與日成長,到生命的流逝本質。江河不息,皆東逝之付。萬象倏忽,蓋有常無常。

推開門看看世界,會驚慌的發現,很多跟我們一樣年紀的80后90后已然開始嶄露頭角,比較、競爭、輸贏的概念,早已超離了我們接觸的群體。年輕的神話在江湖膾炙人口,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風云形勢,萬千環境,成功的模式難以復制,管理學的標桿幾乎淪為兒科。知溝的擴張與隔離,后喻時代的潛移默化,代際競爭風起云涌……所有的一切都在惡俗地叫囂“成功要趁早”、“年輕無極限”。我們總是身為初陽,去歆羨驕陽的刺目灼熱,忘記了自己的方向是日出的光芒一躍。如期真正移步“驕陽”,又埋怨糾結于前堵后追的汗流浹背。在這個標榜速度的時代里,加速度的增大不單單倚仗內存的擴充,重要的是CPU要靠得住。想成瓷器活的功,還得先練好金剛鉆的力。跑得越快,越要記住內心的方向。走過的路都是矢量,能夠無悔不單單是因為選擇歸于心之所向,更是因為明白山窮水復后終會柳暗花明。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層層遞進。需求的滿足,就是幸福的滿溢。超過了所求之需,變成欲望,方向就有了投機。內心的定力,意志的強大,就少了幾分巋然之氣。當浮躁開始彌漫,欲望就開始膨脹,幸福感、滿足感、成就感往往就遠離了“所謂的”“年輕”。質量難保,投機速度往往功虧一簣。

曾國藩說: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進也。去經歷,去追求,去淬煉,積累EXP,堅定方向,豐富內心。時間是我唯一的金錢,用有限易逝的光陰換未來一眼甘沁心脾的源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