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我們嘗試改變現狀的時候,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規劃,它的重點在于關注瓶頸。
關于瓶頸,不少方法論都有提及。個人認為解釋最透徹的當屬艾利·高德拉特(Eliyahu Goldratt)的“約束理論”(也有翻譯為“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ts,TOC)。他的成名作《目標》,以前也跟大家推薦過,這里就不多說了。后續他又寫了《絕不是靠運氣》、《關鍵鏈》、《仍然不足夠》等書,進一步完善并闡述了這個理論。
這幾本著作很久以前就讀過不止一次,每次都能給我帶來很多啟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面臨困難毫無頭緒的時候,其實完全可以拋棄復雜理論,依靠常識找到瓶頸。解決了瓶頸,也就解決了問題。
無獨有偶,最近在讀《系統思考》(Dennis Sherwood著)的時候,發現書中也提到了《目標》以及TOC理論,他的論點更加簡單而精妙:“不用猛踩油門,松開剎車就夠了”。
這讓我想到一件事。很多人在做目標和規劃的時候,常常沒有考慮制約自己的真正因素是什么,只是胡亂YY或照抄其他人,導致非常辛苦卻收效甚微。
也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或者先提出一堆“不可行”的理由。比較典型的是我在知乎那篇職場人士如何利用業余時間自我提升的回答,評論區里就有不少這類朋友。
確實,在學習和提升這個問題上,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我想,為何不用解決瓶頸的概念來試試呢?找到最要命的問題,做起事來就能事半功倍,也讓大家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于是我嘗試著將TOC理論和系統思考理論結合起來,并套用到自我提升這個問題上,發現相當有效(理論上),所以今天就在這里跟大家做個分享。先聲明一下,我只是稍作研究,并不完善,大家可以留言探討。如果有朋友在其它地方看到類似的方法,請告訴我,我要去觀摩學習。
這個方法是這樣的:首先認清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然后分析產生這種差距的原因,再從這些原因里找到瓶頸,最后用常識去解決這個瓶頸,周而復始。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用《系統思考》中的系統循環圖來表示:
我們希望達到的理想狀態造成了與現實狀況的差異,這種差異促使我們去解決達成目標的瓶頸,解決瓶頸的效果越好,提升的過程就越順利,實際的成果就越明顯,與目標的差異也就越小,這個循環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差異消除為止。
下面說說具體的做法。大家放心,非常簡單,先用紙筆或excel畫一個下面這種表格。
現在解釋一下怎么用這個表。
理想:寫上我們理想中的狀態,可以有很多方面(我也建議這樣做)。比如健康、事業、家庭等。一開始可以隨意點,想到什么就填什么。我建議大家可以先把所有YY過的理想狀態都寫上,然后再一列一列的完成這個表。
現實:精彩的部分來了。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我們大多數人其實是很難認清現實的,印象中的自己永遠會比實際的好一些。平時在做目標和計劃的時候,為了不給自己找不痛快,我們常常會有意無意的忽略(自己是個屌絲的)現狀,最后做出的計劃很“不切實際”。而這個表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上面有個“理想”,下面有個“差距”,如果你填了上面的,這里也總得填點什么才能繼續。這就促使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現實中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樣子,處于社會生態鏈的哪個位置。另外,由于這是定性分析,即使無意識的美化了自己也不要緊。所以在這個位置,大家就老老實實把對應的現狀填上去吧。
差距:在這里填寫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我自己在用這個表格的時候,在這一項上停留的時間是最久的,原因就是認清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在思考差距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正“現實”和“理想”那兩欄的描述,讓它們“更現實一些”。我們之前所推崇的設定目標制定計劃的套路,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猛踩油門”,往往忽略了手剎還沒放,而這種自我剖析,能夠讓我們認清現實,明確差距到底在哪里。
原因:從這里往下,就可以完全依賴常識進行推理了。這里填寫產生差距的原因。原因可以有很多,盡量把能想到的都寫進去,與其它方面重復了也沒關系。在列舉原因的時候,不考慮原因是主觀還是客觀的,只管窮舉就好。比如人長的丑,不需要考慮是不是上天的安排,只管寫上就是,能不能改變,怎么改變,那是最下面解決辦法那一欄的事。
瓶頸:從上面的原因里,找到你認為影響最大的一個,只要一個哦,把它填進來,它就是阻擋我們的瓶頸。如果表格有很多列,當完成這個表格的時候,或許會發現很多方面的瓶頸是重復或類似的,比如“沒有時間”或“沒有恒心”之類,那么恭喜你,你終于找到了自身最大的那個瓶頸,好好想個解決辦法來搞定它吧。
解決辦法:辦法總比問題多,解決上面那個瓶頸的辦法一定不止一個。同樣的,把能想到的都列出來,再找到可行性最高的那個。如果有很多列,就把這些最具可行性的解決辦法都匯總起來,審視一下,如果這個清單太長,就必須要做出取舍。要知道,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大不了以后再來改變,人生很長,急什么呢?
等整理完畢,我們會得到一個既可行又有用的行動清單,這個清單里的事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認真實行的。每做好一件,就攻克了一個瓶頸,離理想中的狀態也就更近了一步。
到這里,我們就完成了一次關于自我提升的分析和規劃。
栗子如下。
匯總行動清單:
學習時間管理技能并開始實行;
用獎勵的方式激勵自己運動;
……;
-------------------------------------
上面只是舉例哦,大家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
另外,在尋求提升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碰壁,這是很正常的。試著換一個解決辦法,總有一個是可行的。如果所有的辦法都試過了(包括從其他人那里得到的建議),還是效果不明顯,那么有可能是找錯了瓶頸。往前追溯,從原因那一欄里找另一個“真實的瓶頸”。雖然看起來很麻煩,但這才是科學的方法,只有不停的試錯,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如果有一天,我們搞定了清單上的事務,事情也還沒完,因為瓶頸永遠存在,解決了之前的那個,就會有另外一個“原因”成為新的“瓶頸”。你看,這樣的自我提升體系是可以持續優化的。審視一下“原因”,看有沒有新的加入,順便把已經搞定的那個原因(即已經解決了的瓶頸)刪掉,再把那個表格最下面兩行的內容刪掉,重新確定一下當前的新瓶頸,繼續新一輪的征途吧,祝你好運。
OK,以上是關于這個“解決瓶頸提升法”的探討,還很粗糙,歡迎大家來電來函探討此事。其實這個方法不僅適用于解決個人提升中遇到的困境,也同樣能用來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對約束理論和系統思考理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相關書籍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