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電影《太空旅客》。
未來人類乘坐“阿瓦隆”號太空飛船進行星際旅行,準備前往另一顆星球。因為旅途遙遠,每位旅客都需要沉睡120年。
結果,系統的一個小故障,讓男主吉姆“意外”早醒了90年。且是唯一的一個。
于是,于吉姆而言,那艘巨大得如同一座城市的太空飛船,就成了關閉他的,名符其實的牢獄。
回望,是回不去的地球家園。因為燃料等問題,他只能在路上。
前瞻,是可以想見的絕望:未來的90年,只有自己孤單影只,煢煢孑立。可以想見,他必定會在抵達目的地前死去。在這艘飛船上,在蒼茫的太空,在渺無邊際的蒼穹。無人知曉。
影片探討的,大抵是關于孤獨、愛與生命的主題。
孤獨是什么?
是只有“自己”,沒有同類。是只有自己的感受,沒有人能感受你的感受,也不能去感受別人的感受。
是與外界的零連接。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像吉姆一樣,剛開始會把這種孤獨當作沒有束縛的自由,沒有任何障礙的無法無天,但是,終究會走向膩煩,繼而惱恨,不知所措,抓狂,想死。
事實上,在飛船里折騰了一年后,吉姆真的想死。只是在最后一瞬間,理智把他拉了回來——他用狂奔來逃離那個足以讓他瞬間走向“解脫”的開關。
吉姆把女主奧羅拉喚醒自然是因為愛,但本質依然是源于孤獨的折磨,以及對寂寞的恐懼。因為如果純粹是出于愛,他怎么會忍心讓心愛的人與自己陪葬?
愛她,就應該給她自由,給她想要的,不是么?
總之,奧羅拉被吉姆喚醒了,然后與吉姆相戀。
然而,紙包不住火,機器人沒有“人性”,哪能知道人性里不可理喻的自我沖突與掩藏的陰暗面?——它把他喚醒她的真相告訴了她。
奧羅拉的憤怒可想而知。她陷入了持重的悲憤與絕望:在太空船里嚎叫,詛咒,歇斯底里,甚至在吉姆睡著的時候爬上他的床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頓。
直到船長醒來,她還對船長說:他是殺害她的兇手。
當然,也因為船長醒來的契機,吉姆和奧羅拉查到了飛船受損的真相,之后胼手胝足,修復飛船,拯救了依然沉睡的5000名旅客。
也因為這段時間的互相扶持與進退與共,奧羅拉才真正接受了吉姆。
之后,奧羅拉放棄了可以重新進入療養艙沉睡的機會,陪同吉姆,在飛船中度過了只屬于他們的幾十年的太空之旅。
影片結尾,飛船終于抵達目的地,其他船員和旅客蘇醒,他們推開了飛船中央大廳的大門,看到了很多的綠樹,青草,還有鮮花。
都是希望的顏色。
這些顏色,就是奧羅拉與吉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相愛,相守的證據。雖然此時,他們已經不在了。
在我看來,吉姆在登上飛船之前,就已經被孤獨所困。
他本來是一名技師,但當時地球已達高度文明,已經不需要他這種技師了,而殖民星球(目的地)需要——不被需要,沒有價值,這不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孤獨么?
事實是,吉姆沒能抵擋目的地,不能在職業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卻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奧羅拉身上找到了:被需要,被肯定。
他的孤獨感沒能因為職業上的肯定被消解,卻在遇見奧羅拉后充分釋放。
《太空旅客》想說的是,孤獨就是一座牢獄。否則吉姆不會不顧道義良心,喚醒奧羅拉。
同時,也告訴我們:生活不能只記得目的,而忘了享受過程,享受當下——
"你不能只想著遠方,而忘記怎樣過好眼前的生活。我們曾迷失在陌生的港灣,但我們找到了依靠,我們開始新的生活,幸福的生活。"
在我看來,孤獨是中性的。
有時候,它與人的多寡,與是否與外界產生連接無關。
正如劉若英在她的書《我敢在你懷里孤獨》中表達的觀點:戀人間最好的狀態就是“窩在愛人懷里孤獨”。
這不正說明了,相愛有時候也與孤獨共存么?
其實,在中國文字里,孤是王者,獨是獨一無二,獨一無二的王者必須直面孤獨,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同,也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
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蔣勛說:你被孤獨驅趕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式時,會處于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你一定要學會跟自己玩。
德?昆西就認為:如果一個人不曾讓孤獨在他的人生中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就永遠不可能打開智慧之門。
是的,孤獨未必是壞事。人大可以與之共舞,讓孤獨成為思想與意志的天堂。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在馬德里的監獄里,塞萬提斯寫出了著名的《堂吉珂德》;
因為曾被海盜俘虜過,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寫出了《魯濱遜飄流記》;
馬丁?路德被監禁的時候,把《圣經》譯成德文;
但丁在被放逐的20年中,仍然孜孜不倦地創作;
約瑟嘗盡了地坑和暗牢的痛苦,終于做到了埃及的宰相;
席勒病魔纏身15年,卻在這一時期寫成了最輝煌的著作;
……
正如愛德華.吉本所言:交流能讓理解更為全面深入,而孤獨卻是培養天才的搖籃。
在《孤獨回歸自我》一書中就寫道:人類精神創造的歷史表明,孤獨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孕育,喚醒和激發了精神的創造力。
說白了,孤獨并不意味著就是牢不可破的監牢,你可以隨順它,甚至利用它,讓它成為喚醒心中沉睡的火焰的星星之火。讓密不透風的四面高墻,變作實現自己的暗堡。
總而言之,孤獨對人的傷害可有可無,可大可小。
它甚至不會造成傷害,乃至為我所用。此時的孤獨,就不僅是圓融的,更是高貴的。如此一來,你就是一個思想者,可以面對真正的自我,挖掘人類個體思想的本源。
孤獨既非牢獄,也非天堂。在于你如何看待它,以及如何與它相處。
環境的不自由,束縛不了思想與精神的了無牽掛,自由翱翔。
除了孤獨,還有寂寞,都是如此。內心足夠強大的人,在它們面前不會繳械投降,而是與彼共處,自得其樂,乃至甘之若飴,甚至在瓦礫堆里,開出花兒來。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當孤獨與寂寞來臨時,是選擇被地獄之火炙烤,還是選擇在天堂之巔展翅,也不過“念頭”二字。
我是悟恩居士,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祝諸位既能與他人共享歡愉,也能在獨自一人時,做自己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