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遺夢(原創散文)




從孩童時代起就居住在南京這座歷史厚重,文明積淀的名城,在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這塊土地上,氣定神閑生活有幾十年,不知不覺中已經不是南京人都南京人了。? ? ? ? ? ? ? ? ? ? ? ? ? ? ? ? ? ? ?

南京在古代被稱為金陵,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歷史上長安、燕京、洛陽、南京被稱作中國四大古都,只不過因為龍脈已斷的緣故,建都時間都不算長久。? ? ? ? ? ? ? ? ? ? ? ?

古城曾經有著全國高等學府,始建于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立太學于秦淮河南岸,是中國最早的國家最高學府。六朝至明清時期,這一帶居住的都是名門望族,可以說是南京古代的“富人區”。? ? ? ? ? ? ? ? ? ? ? ?

南京文化又叫“秦淮文化”。“秦淮”特指秦淮河,秦淮河是金陵古城著名的歷史文化河流,是南京的“母親河”。它最初被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代才開始稱秦淮。秦淮河穿境而過,蜿蜒一百多公里到達秦淮區域,至東水關入城,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注入長江,出口處在南京下關的三岔河。這條水路,歷史上稱為“十里秦淮”。? ? ? ? ? ? ? ? ? ? ? ? ? ? ?

秦淮文化一定少不了很多故事。“文德橋上半邊月”,因李白撈月而廣為流傳。因為了金陵的帝王氣,唐代大詩人李白酷愛南京明月。有一年農歷11月15日的夜晚,他在文德橋旁酒樓飲酒賦詩,只見皓月當空,銀輝瀉地,便趁著酒興上文德橋觀景。突然,他發現月亮掉在水里,便醉意朦朧地跳下橋去,欣然張開雙臂撈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兩半。從此,每年那天的夜晚,人們都爭相來文德橋觀賞半邊月。“秦淮煙月無新舊,紙香粉膩滿東”

無獨有偶,文德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歷史上這座橋由于特定的位置和結構,正值日晷子午線上,每年家歷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前后,在該橋東、西側的秦淮河上,可見水中左右各半邊月亮,此即“文德橋上半邊月”的出處,這一自然奇觀,曾吸引無數游人前住來此攬。清代文學家吳敬梓當年寓居南京時,也曾于此夜漫步文德橋,見此奇觀,激情如噴,不禁詠詩一首:“天涯羈旅客,此夜共嬋娟,底事秦淮水,不為人月圓”。




文革時期,此橋仍是木結構,方可拾階而上,經風吹雨淋,板縫見隙很大,圍欄處欄桿不少已經朽腐,走在上面晃晃悠悠,橋身也只是簡單地油漆了一下,通身渾黑,好象只能走人,推車,稍大型的車輛肯定是不能借道的。

早先,在橋的北端的左側有一夫子廟菜場,面積頗大,里邊熙熙攘攘,是城南最大的一個副食品集市,在橋的南端右側緊靠大照壁是一小飯店,文革中改成最為時髦的“工農兵”飯店,右手為一澡堂,魚貫而下后,連著解放前的紅燈區—大小石壩街(常被老城南人被念白了的“十八”街),往右再徑直就是聞名遐邇的烏衣巷了。

文德橋位于夫子廟泮池的秦淮河上。兩端大小石壩街及泮池奎光閣,舊日歌臺舞榭肆食林立。入夜燈火如晝,雖菜傭酒保亦具有六朝煙水氣息,故游人每云:“魂斷文德橋”。

伴隨著歷史的變遷,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它的奇景聞名于世世代代。此橋六朝時為浮知,由于朝代更迭,到明代才建成石墩木架橋。據說每年農歷11月15日夜,立橋中央俯視,能看到河水中左右各映半邊月亮。這一天下奇景,可與西湖“三潭印月”相媲美,使多少人駐足!? ? ? ? ? ? ? ? ? ? ? ? ? ? ? ?


文德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其后顙經翻建,石木互易。這座橋曾經由于特定的位置和結構,正值日晷子午線上,每年家歷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前后,在該橋東、西側的秦淮河上,可見水中左右各半邊月亮,此即“文德橋上半邊月”的出處。這一自然奇觀,曾吸引無數游人前住來此攬。

清代文學家吳敬梓當年寓居南京時,曾于此夜漫步文德橋,見此奇觀,激情如噴,不禁詠詩一首:“天涯羈旅客,此夜共嬋娟,底事秦淮水,不為人月圓”。

早先,在橋的北端的左側有一夫子廟菜場,面積頗大,里邊熙熙攘攘,是城南最大的一個副食品集市,在橋的南端右側緊靠大照壁是一小飯店,據資深人士介紹:“文革中改成最為時髦的“工農兵”飯店,右手為一澡堂,魚貫而下后,連著解放前的紅燈區—大小石壩街(常被老城南人被念白了的“十八”街)。

秦淮民居群的鈔庫街河房,這里是李香君故居,也是秦淮八艷史料陳列館,夜晚的燈光下,依然有游客徜徉其中。幾步之遙即為人人都會上兩句的地方: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井建于清代,井欄青石質細膩又堅硬,內壁光滑的沿上被打水的繩索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記。

烏衣巷背靠著背就是大石壩街81號王謝故居。故居內設書法屏門、竹林七賢圖磚印壁畫、六朝時期雕塑藝術、東晉時期書畫藝術、淝水之戰半景畫廳、秦淮歷史文化藝術展廳等內容。“東山再起”也是因為士大夫謝安長期隱居東山,喜好游覽勝地,吟詩談文,無意做官,直至四十多歲以后才重新出山,做了官人。

不知道算不算是南京人的無奈,秦淮歷史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不是“槳聲燈影”,而是“秦淮八艷”:俠肝義膽李香君,風骨嶙峋柳如是,艷絕風塵董小宛,癡心才女馬湘蘭,俠骨丹心顧眉生,長齋繡佛卞玉京,風流女俠寇白門,傾國傾城陳圓圓。花魁之首李香君歌喉圓潤,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

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問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六十年代中期還有一部電影《桃花扇》,特意演繹了秦淮八艷魁首李香君大愛才情和斬斷情絲的愛情故事,李香君扮演者是上海電影制片廠的著名演員王丹鳳。? ? ? ? ? ? ? ? ? ? ? ? ? ? ? ? ? ? ?

真正走出去解放自己的,不是秦淮名妓的八艷,還有一位青樓女子,她是潘玉良。愛情對于煙花巷女子猶如半邊月一般,終究不得圓滿。潘玉良難逃此劫,萬幸唯有她成為了秦淮風月場最后的贏家。? ? ? ? ? ? ? ? ? ? ? ? ? ?

在愛郎海關總署潘贊化的資助下,她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與徐悲鴻同學,曾獲意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后,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潘玉良為東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 ? ? ? ? ? ? ? ? ? ? ? ? ? ? ? ? ? ? ?

著名導演黃蜀芹將潘玉良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演員鞏俐當年還未如日中天,甘愿為這部影片做了最大尺度的獻演,影片上映轟動一時。而當時的趙薇還在上海讀書,《畫魂》中扮演的是一名沒有臺詞的青樓女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京夫子廟揚名天下,得益于潘玉良用情用血來描繪的一副畫作《南京夫子廟》。這幅油畫也是潘玉良二次赴法之前畫的。南京是她的第二故鄉,潘玉良是懷著對“故鄉”無比崇敬的心情創作這幅具有紀念性的作品的,是抒發自己對祖國赤子之情的一幅力作。

那幅畫中為初春季節,天氣似乎特別晴朗。夫子廟前廣場正熱鬧地舞龍耍獅,男男女女,小把戲穿街過巷,笑臉飛揚。整個畫面色調豐富,氣韻生動,具有民族遺風,喜氣祥和。畫面前景正中央有一位頭戴禮帽、身著長袍、背手而立的中年人獨自一人佇立觀望。這位中年男子就是即將離開的愛人、恩人潘贊化。寓意著潘玉良對南京的最后一眼,也是對愛人的最后一眼。最終這幅《南京夫子廟》,陪伴著潘玉良繁華落盡,孤獨寂寞一生,成為潘玉良日后旅居海外,思念祖國思念故鄉的慰藉。? ? ? ? ? ? ? ? ? ? ? ? ? ? ? ?

寫下這篇文,恰巧無心應了一時尚潮流的景兒,今天是5.20。滴滴答答跟翻譯密電碼似的,不知何時,五月二十號成為了愛情的標示符號,“我愛你”滿天飛。可惜高高藍天上云朵不滿意了,今日多云,只因紅包太多,捧花太多,獨獨缺了誠心誠意的菜花。五月里愛意彌漫開來,蕩漾在秦淮河的水面,小橋流水交相輝映,熱風吹過來,吻遍朱唇輕啟的滋味兒。云卷云舒,流水潺潺,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秦淮遺夢,秦淮河水述說著一部活著的歷史,每一朵浪花都是風云變幻的跌宕多姿。情到深處人已散 ,任時光似水流年!? ? ? ? ? ? ?




楊春燕? 5.2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