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期待》——普通人適用的人生經營學

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17歲從高中輟學后,在不會半句英文的情況下,只身前往歐美等地闖蕩。賣過二手衣、販過二手書、當過咖啡店店員、街頭發過傳單,做過建筑工人……他從游手好閑的無業青年,到風靡亞洲的極簡主義生活美學大師。他向上生長的秘密以及經營人生的原則都藏在這本《超期期待》中。

如何才能超出他人的預期?

刪除

(選填) 圖片描述

【細節】

商業教皇布魯諾·蒂茨說“一個企業家要有明確的經營理念和對細節無限的愛”。

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怎樣做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呢?

答案是細節。

細節不是糾結“細枝末節”,而是深入觀察、不停思考后得出的解決方案。

日本對細節的重視程度用“喪心病狂”來形容都不過分。

之前網絡爆紅一段視頻:日本機場員工搬運行李時會帶著手套輕拿輕放,會按照色系擺放整齊;下雨天,工作人員會將行李盤上的行李箱擦拭干凈;轉盤上,工作人員會將行李調整成姓名牌朝外的方向,方便旅客快速認領……這些“舉手之勞”讓客戶感受到機場服務的用心。

考慮到細節并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能認真對待工作,更注重在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作者在與人初次見面時會特別注意自己的儀容、微笑、寒暄、聲音、措辭、語速、有無體味口臭等。如果初次與人見面并能夠自然地向對方傳達自己的善意和敬意,那么后續的溝通想來也會更加和諧。

在《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瞿澤林在上班第一天為同事們準備了文具禮包并附上自己的名字,這個小細節既化解了同事第一次見面的尷尬,制造話題,又能讓所有人記住了他的名字并建立好感。

所以,對于企業,生意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遍布于每一個細節之中。對于個人,不要把自己不擅社交當作借口,消除自己身上那些可能會被他人討厭的要素,你也能變身社交達人。

【共贏】

做生意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構筑共贏的框架,那么雙方的合作一定能夠長久。

我們不能總以自己方便的角度思考問題,最重要的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如果你去商業洽談,一味地讓談判只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進行,那溝通一定不暢更別提長久合作。相反帶著互利的姿態,站在對方的角度,在理解對方的基礎上談合作,對雙方來說,這都會是一段愉快的過程。

爭取成為對方的合作伙伴而不僅僅只做同行,這套法則在職場也普遍適用。

當上司吩咐你準備資料時,你要先想想怎么準備才可以讓上司滿意。對方是準求速度,還是更在意資料的規范性?需不需要準備附加資料?

只完成分內的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能夠花心思不斷提供新的方案,那么你的上司也會更加器重你。讓對方高興、有錢掙,自己也獲得利益,這就是共贏。

【行動力】

無論如何用心準備、多么謹慎、也難免會有失誤,重要的是失誤之后如何應對。

作者給出了答案——行動。

越嚴重的失誤越使人膽怯,在失誤之后能否快速采取行動決定了之后事情的發展狀況。

很多人遇到困難時第一反應是為自己辯解,“要不是因為……我不會”“明明就是……”這樣做是無法解決實際問題,自我辯解只會讓我們遠離事實,陷入相互甩鍋的困境中。立刻采取補救行動結果不一定是好的,但是,若不采取行動,麻煩一定是無法解決的。

逃避對于改變現狀沒有任何幫助,立刻行動是遇到困難后積極處理的態度。面對失敗與其花時間自責,不如認真做好復盤,好好思考下一次應該怎么做。

即使人生接二連三地出現麻煩,也要把這些麻煩變成段子再去做生意。

逆境,更能考驗一個人的行動力

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無法溝通或者自己不喜歡的人,但是工作要繼續,消息要傳達,項目要推進,成熟的職場人自然不會因為討厭某個人而不開展工作。如何將工作完成并超出預期,如何與那類你不喜歡的人工作,如何應對各種職場困境......在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一些啟發。

作者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在經營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讓工作變成一件愉快而又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作者想要傳達給每位讀者的。就像作者說的希望那些在工作中感到痛苦的人,可以在這本書中獲得一些幫助消除不安,重拾自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