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午后,捧一杯熱茶,讀一本好書,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馥郁的書香。坐在窗前,時不時抬頭向外望去,順便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享受著這快樂的午后時光,多么愜意呀!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拿了第一本紙質的書。那還是一本交給小孩子看圖片書物品名稱的書。那時候的我僅僅只是被書中的五顏六色的圖片所吸引。拿著書愛不釋手,牙牙學語似的嘴里嘟囔個不停。
初中的時候,我買了一本書----《水滸傳》,當時是在老師的推薦下買的。讀了這本書,我體驗一百零八位好將各自不同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有一本好書,是在高一寒假的時候讀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這里,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了許多國內外著名的歷史古跡。更重要的是以一個友人的身份瀏覽了巴金先生的人生。我更佩服的還有余秋雨游歷這些地方,譜寫這些地方歷史事實的恒心與毅力。
有時候,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快樂它帶給我游歷了世界每一處風景,更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知識。
從小到高中,我都沒學習了很多本書。我們品讀了文人墨客的人生;我們在數學的世界里遨游;我們一同探索科學的真理;我們與化學家一同做實驗;我們同不同的生物嬉鬧;更有甚者穿越千年歷史與歷史人物對話。這些都是書讓我感受到和體驗到的。
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與書為友》。作者說:“我出去游玩不需要任何行李,需要的僅是幾個朋友和一本好書。”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歡樂,更是最美好的回憶。我想將自己的人生感受和人生經歷都寫下來。等到好多年以后再拿出來像品味別的人生那樣品讀自己的人生!
我的人生離不開書香的陪伴。有的時候心情不好,但等到拿出書,打開書的大門,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煩惱和不快也會隨之消失。書也是生活,我們的人生就是一本書,我們都有自己的一本書。這本書里像電影那樣演繹著每一個人不同精彩的人生。
體驗人生,品味書香。這對于我來說便是一種無盡的享受。我想提筆書寫我的燦爛人生。等到有一天能夠有人品味我的人生。
每次讀書,都好像是心靈的一次洗滌也是對性情的陶冶。我的人生注定要在書的芳香中成長與綻放。
當我們翻開一本書從開始閱讀到閱讀結束,這一段時間,是我們與書中作者進行思想交流與碰撞的時期,也是書中的知識持續輸入的時期。
但是你想沒想過,你讀了那么多的書,到底記住了多少的內容呢?
奧也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前言中寫到,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回想不起來具體內容也是情有可原。有的時候我們也會這樣想:“讀完以后并不是完全記不住,書中的精髓一定會對我產生影響。”但是人類是健忘的生物,就連昨天吃過的飯都需要認真的回憶才能想起來。我們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書的精髓”呢?
所謂“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那是機會主義者讓自己更加安心的理由。長期讀書的人就算認真的讀過某本書,也會因為要繼續接觸很多的書籍,最后連之前的書的1%~2%都沒有記住。所以一味讀下去等于沒有讀。
從現在開始,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后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
我覺得寫讀書筆記這件事情,只要堅持便會有效,筆記中一些寶貴的內容,也許正是將來一天你能用到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