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提交的拜師申請,剛剛好半年,參加過兩次線下培訓班(弟子免費)——5月20日的《演講大師班》和9月23、24日的《培訓大師班》。將線上網課都挑了一些我感興趣的來聽,受益的不止是課的內容,還熏陶了一些培訓技巧。
喜歡“教練的GROW”,喜歡“七個習慣”,喜歡“關鍵對話”,這三個課都用了三次來講述,每次兩小時,師父用他畢生的功力來講述著整個系統(tǒng)還有一些精華、道術器等。當然我更喜歡的是師父的人格,圓融的他有時做著一些我想象不到的事兒,才知道什么叫功力全授,毫不保留。從直播到回聽,師父的人格魅力突顯,我也明白為何這個社群如此熱情不減的原因,因為這里并沒有利益,是感情,好比一個家庭。確是社群沒落時代的一株奇葩,當然這里是師門,嚴格來說不是興趣類社群。
想起當初剛入門,我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來熟,或者有些人就是到了適合的圈子,就會自然的融入。好比花朵遇上了陽光,唯有盛放。在我最迷惘無助的時候,其實要的并不是什么機會,有時要的只是一些交際,從人群中找到慰籍,這個感覺剛好最近對應最近所看《成功,動機與目標》中觀點——快樂幸福三個來源(關聯(lián)感、勝任力與自主權)
當然也找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方向,這將近半年的痛定思痛,好吧,讓我不停地反問自己我是誰,要的是什么,什么能做,什么做不了。而師門給我的就是更好地渡過這么一個困難的時期,這里的感情氛圍是我喜歡的,我意厚顏無恥地向師姐尋求著幫助,有時旁觀者清就是這么一個原因。好比看書,一群人出來聊聊更好,宅家里看會痛苦死了的。
從師父再到師哥師姐,給予著我的是一個慰籍,在這迷惘時期下的一些淡定,而不至于做出出格之事。這讓我更加的感恩,有些人總在不經意間出現(xiàn)、施以援手,而有些人你期待著幫忙卻不見聲色,也許這就是造化。各人自有難處,要做好自己的決策,所謂責任自負。
對于師門的三大價值觀(而我的理解是入門半年的體驗所得)
開放:用開放的姿態(tài)去迎接未來,放開你的雙眼,才能看得更多,放開你的心靈,才能看得更清。師父原意好像是指毫無保留的傳授所學,
影響:用行動感染行動,用人格感染人格。師父的身體力行影響著我們,告訴我們什么叫淡定,在這時代需要這么一種榜樣,讓我們能靜下片刻,思考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深耕什么。
傳承:將師父的技能學習下來,同樣也將智慧傳承下來,當然還有幸福,用幸福播種,收獲陽光。
其實這三個價值觀互有交疊,一點也不MECE,哈哈,所以成圖如上。
這三不原則是我們群里經常說的玩笑話,當然玩笑并不止玩笑
不主動:我們不主動建議他人,因為人際間有情感賬戶一說,同樣的主動建議有些奪取了別人思考探索的權利。我們相信適當?shù)臅r間會做適當?shù)氖隆?/p>
不拒絕:不拒絕任何力所能及的求助,既然他人主動的求助,想必是信任,那在能力范圍內必給予幫助,同門互幫互助,將更好地成長促進。
不負責:對于幫助和建議,我們都需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建議和幫助都得落實到個人實際情況,按需提取。好比方法論,還是得切合到自己方能成事。
經過半年的拜師學藝,本次也得到了師父的認證《培訓師培訓》,依然需要繼續(xù)沉淀、知識踐行,愿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