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1.0比特幣,2.0以太坊,3.0是誰還不知道。無論哪個公鏈,開發應用如果僅限于Token,顯然約分散化,越“去中心”,越理想:可以擺脫中心化發行的違約風險,通過程序代碼來保證Tojen的總量控制和交易安全以及基于程序代碼和分散化的信用支撐,當然,一定要有專家分析這些代碼確實如白皮書所描述的那么美好,千萬別有“后門” 、“天眼”、“超級管理員”等等。
除了“發幣”,在公鏈上無論開發什么Dapp似乎都無法擺脫對現實世界的依賴,比如:涉及個人身份驗證無法離開公安系統,涉及知識產權專利無法離開專利局,涉及物聯網IOT無法離開某個公司負責將數據上傳,諸如此類,凡與現實連接的區塊鏈應用都需要某個組織或機構來實現轉化工作,需要對信息做驗證,做確權。上述僅僅是為了將原有原子世界和互聯網世界的信息與區塊鏈同步過程中需要中心化組織做的,如果涉及糾紛和爭議呢?如果涉訴,涉及行政執法呢?如果涉及違法犯罪呢?
區塊鏈現階段無法構建一個真正理想的王國,在這個世界里所有數據都可以被區塊鏈化,規則完全程序化,懲罰規則非黑即白,不存在模糊地帶和法外開恩,懲罰手段完全基于經濟和道德制裁嗎還是要對人身進行懲罰,區塊鏈恐怕還做不到。
區塊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是需要中心化組織和機構的,雖然是顛覆了生產關系,但還不可能完全與現有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剝離,否則,區塊鏈自己都“空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