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7日,是我高考的日子,那是最后一年定在7月份的高考。
考試分了四場,語文、數學、文綜、英語。前三場我考的很平靜,基本都是正常發揮,第四場考英語,慌亂、無助、百感交集,因為英語學的太爛,很多題其實就是瞎蒙的,心里很沒底,其實那也屬于正常發揮。
但是因為最后一場考試實在考的很差勁,我情緒很低落,渾渾噩噩的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車。一進家門看見母親,我的眼淚就繃不住了,嘩嘩往下流。母親看見我,急忙扔下手頭的活,一邊接過我的書包,一邊安慰著:沒事沒事,盡力就好了,不哭了,不管考上啥都讓你上學的。
第二天,報紙上答案出來了,開始估分數,整體估算完,還算不太差勁,普通大學肯定能考上。于是,稍微松了口氣,但是到底能不能考上重點,心里又開始糾結,接下來的日子就一直在緊張的等待分數中度過。
7月底,分數出來了,只超重點線3分,來不及高興,又開始陷入到底能不能上重點大學的焦慮中,直到8月初打電話查詢到被錄取,心才稍微松下來。
那年的七月,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回想起來,好像連做夢都是考試分數和錄取通知書。當然,那年高考結果沒有太壞,我拿到了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當時,我真心覺得開心,我的父母也為之驕傲。
可是我想說的是,那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英語不好這個事實,在今后很多時候,是我致命的缺陷。
因為英語不好,我的大學時間,很多時候用來惡補英語,甚至我犧牲很多其他選修課的時間,在課堂上偷偷背英語單詞;因為英語不好,我在英語課堂上總是坐在角落里,擔心老師提問;我花了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在英語學習上,但是依然到了大三第一學期才勉強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而且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如果你說這樣就好了呀,可以拿到學位證了呀。是的,我是拿到了學位證,可我在大學里犧牲掉的那些在其他課程上的時間,永遠也回不來了。并且,因為英語不好這個事實,甚至在后來,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也受到了相應的阻礙。我曾經因為一段英文的口語對話,失掉了自己好不容易過五關斬六將沖進一家知名企業的機會。
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自責,責怪自己念高中的時候沒有努力,以至于后來一路走來很辛苦。
但是,好在我后來發現,其實人一輩子總有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可能天生沒有學英語的細胞,但是我喜歡看書,喜歡溝通,喜歡和人打交道,喜歡小孩子,所以,后來我調整自己的方向,不再強迫自己,我選擇我喜歡的路,所以我享受現在的生活。
說了這么多,其實想說明的一點是什么呢,在該努力的年齡里努力,經歷該經歷的一切,至于選擇,人有很多種選擇,不必只是拘泥于一條路,不必過于強求自己,將時間浪費在那些糾結于焦慮中。
每個人都有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要走,做好你自己人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