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故甚其詞,這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全職媽媽得了抑郁癥,社恐癥,甚至感覺自己都快要喪失了語言功能?
也許你會說矯情,都是好日子慣出來的。
這么多人生小孩,這么多人當媽,
就跟那個誰說過一句話:
誰又不是沒生過孩子!
是啊,作為女人,不都這樣經歷過來的嗎?
唯獨就你這么嬌氣!
全職在家,
不用在職場拼殺,
不用看老板臉色,不用擔心裁員,
不用朝九晚五,天天奔波在工作與家的路上,
風吹不著雨打不著,
不管外面發生什么,每個月開支只能多絕不會少,
哪里讓你不滿意了,外面的壓力什么時候讓你承受過,還有什么不知足?
真的只是經濟保障了,我們就必須一定是快樂了的嗎?
如果你體會過我們的絕望,你就不會這樣說。
2.
生娃之前,
我們有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社交圈,
頭發只在美發店洗,根據心情變化各種喜歡的顏色喜歡的造型。
出門非得梳洗打扮一番,
柳葉眉一字眉變化著畫,
口紅橘紅色粉色霸氣正紅色換著花樣涂,
穿著長裙短裙真絲裙,
蹬著細高跟粗高跟高邦短邦各種鞋,
拿個精致的手包挎個小巧的單肩包,
或上班,或逛街,或聚會,或旅行。
有歡聲有笑語,巧笑嫣然,
心情好,三三兩兩高歌兩曲,
心情不好,三三兩兩一起哭哭鬧鬧。
最重要,我們找得到我們的社會價值,有存在感。
3.
全職在家后呢?
天天24小時面對一個咿咿呀呀不會說話不會走路或正在學說話學走路的小不點,
整天屎啊尿啊鼻涕眼淚,臟衣服臟地板,一手抱娃一手炒菜,
他睡著了你沒瞌睡,你正睡著他又醒了。
你在洗衣服,他搞得一身一地的狼藉不堪。
自己上廁所要抱個娃,洗個頭洗個澡,比軍訓動作還要麻溜,生怕洗到一半一聲啼哭!
千萬還不能他生病,不然白天晚上最多只能打個盹兒。
千萬也不能我們生病,再難受,扶著墻也要把他一日三餐搞好,陪他玩兒陪他說話,給他講故事哄他入睡。
出個門,
一手推嬰兒車一手抱娃,
一手開車一手抱娃。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
大白天該上班該上學的都各自忙碌去了,
抱著牽著或推著嬰兒車寶寶車自行車,帶著娃來到院內,
放眼望去,留在小區的,全是老弱病殘。
條椅上坐著打堆的,都是頭發花白,滿臉滿手數不清的皺紋,老年斑,牙齒稀疏,駐著拐杖的老人,
和流著鼻涕,拿著有口水的玩具,搖搖晃晃跌跌撞撞走來走去的幼兒。
古稀老人就是我們看得到的明天,蹣跚學步的孩子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
一眼望到頭的日子,簡直就是當頭一棒。
走出門就提醒我們,
年輕的歲月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的日子將永遠這樣暗無天日永無翻身之日!
4.
等孩子大一點,上學了,身體上似乎輕松些許。
白天有幾個小時時間可以沒有人打擾的買菜洗衣服打掃衛生,還有一點時間補個覺。
然而,接下來的生活,只會讓人更崩潰更痛不欲生更懷疑人生。
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學這樣學那樣,不但要交錢,還要來回接送陪讀。
卡時間卡點,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學習什么時候睡覺,各種催各種吼各種嘮叨。
希望他身體好還要習慣好學習好。
各種焦慮,各種眼穿心死。
什么裙子,高跟鞋,手拿包單肩包斜挎包,都換成了體恤長褲體恤短褲加運動鞋加雙肩包,外加一個馬尾。
包里裝滿了上課要用的學習資料,牛奶,水,紙,便當。
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叫聲吼聲哭聲訓斥聲,各種雞飛狗跳烏煙瘴氣。
所有的時間精力,孩子第一。
找工作已經有年齡限制,或者有經驗者優先!
沒有底氣,也沒有朋友。
自信變自卑,銳氣變戾氣,希望變絕望,淑女變魔鬼。
沒有人再喜歡,包括自己都嫌棄自己!
唯一有點安慰,也許還有一個正在帶娃的閨蜜可以微信互訴衷腸。
開始打字聊天,
后來發現自己都不敢往人群里鉆,社會發展幾年了,進步了多少,發生了什么,有什么變化,流行什么語言、什么服飾、怎么搭配時尚與時代接軌……
我們一無所知,我們完全懵逼。
自己的邋遢樣和與世隔絕的愚昧無知,
使得我們再次緊緊的把自己包裹住,
裝在家的這個殼子里,走出一步就無所適從!
后來的聊天,刻意由打字改為語音,
若不是有語音聊天,估計我們連說話這個功能都將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