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安排了兩位患者入組接受免費的治療。一位是99年的弟弟,一位是82年的大叔。
99年的弟弟性格開朗外向,大概就是校園里的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吧。在治療開始的第一天就毫不避諱的和我聊他失戀的事情。聽他一邊嘆氣一邊又故作狠心的發誓要報復他的前任的樣子,有一點好笑。中途曾因為太曬,下大雨種種原因和我討價還價“我可不可以請假?”,每次遇到這種理由,我都堅定的回絕:“不可以。”每天都有不同的驚人言論,諸如:“我想要一個姐姐,既會照顧人,以后也不會分我的家產”。看著這位稚氣未脫的少年,才覺得自己真的是長大了。15天的治療在嘻嘻哈哈的閑聊中也就結束了。他的狀態讓我覺得目前的他一定不會被困擾太久,因為他整個人都很輕盈,簡單,就連失戀這種悲傷都是輕輕地,像落在身上的灰,掃一掃也就落下去了。任何煩惱似乎都無足輕重。
82年的大叔成熟穩重,好學善談,也可以說是人到中年,該有的都有了。車子、房子、事業、家庭。對自己周圍的一切保有好奇心。所以每天做治療的等待時間都不會覺得漫長,他總是有很多的話要說,有很多的問題要問,以至于我和師妹都有些倦了。他最后的治療反饋還不錯。甚至說出這是他十幾年來感覺最好的時候!這樣夸張的話。雖然可能有一些期望效應的成分在。但是他每天神采奕奕的狀態是騙不了人的。治療的時間安排在他每天下班的時間,他趕過來都會問我有沒有吃過飯。那幾天胃總是有灼燒的感覺,食欲也不好。所以不怎么吃飯。治療結束當天,他很認真的說:“不要嫌我啰嗦,要把身體搞好,吃飯還是要按時按量吃。”
總是期望小組的治療方案有效,但其實治療過程也在某種程度上使人們相互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