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12G數據泄露疑云:誰在“裸泳”,誰在被黑?

早已外泄的用戶數據為何會在雙12前被黑市集中交易?大量隨之而來的恐慌情緒,難道僅僅是對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憤怒?

昨天深夜,網上開始流傳一份驚人的“12G數據包”,據叫賣者說,這些數據來自京東,主要都是用戶資料,而且很全。
信息一應俱全,基本涵蓋了每一位注冊過京東賬戶的用戶的所有信息:用戶名、密碼、郵箱、QQ號、電話號碼、身份證、地址,甚至購買記錄等等多個維度,數量多達數千萬條。
據獨家爆出這條重磅新聞的一本財經披露,“數據外泄的時間已比較長了,至于為何現在又流通,原因未明”,“至少有上百個黑產者手里掌握了數據”。
而且,這些數據已被銷售多次,業內人士透露,暫且很難確認是“內鬼”還是“黑客盜取”。
消息爆出,一時間引發大量用戶的恐慌情緒。脈脈上的相關話題討論在數小時內,已經累積了近百條觀點和近千個贊。包括一本財經聯合創始人施襄、京東、阿里、騰訊、百度等公司員工的眾多事件相關者,都給出了對于此事的第一手信息和看法。

這并不是京東第一次發生此類大面積的數據泄露。2015年,京東就被曝出大量用戶隱私信息泄露,多名用戶被騙走金錢,總共損失數百萬。直到一年后,京東才公布調查結果,稱是因為“內鬼”,有3位京東的物流人員,通過物流流程,掌握了用戶姓名、電話、地址、何時下單、所購貨物等信息,總數據達到9313條。
其實,互聯網上的個人信息泄露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大概率事件,最近幾年也高頻發生過多次重大的網站或是服務商數據泄露案例,電商、酒旅、通信、保險都是高發行業。
在黑客或是極客眼里,從理論上說,世界上并不存在不會數據泄露的系統。只要你曾經在互聯網上留下過信息,都能據此給出一份“用戶”畫像,相對而言,電商行業要更容易一些、更全面一些罷了。

在某種意義上說,人們伴隨“京東12G數據”事件而來的恐慌情緒,除了對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憤怒之外,還有一層比較隱晦卻藏得極深的憂慮:我們每天是不是都在互聯網上“裸泳”?我們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的同時,在另一個平行宇宙里,是不是正在誕生另一個“我”?

由于正處于雙12前夕,京東方面反應迅速,在清晨6點就發出了對此事件的聲明。

無論這次12G事件的最終調查結果如何,數據安全問題都應該引起所有人的足夠重視。
雖然這是一個長期待解的難題,但就像一本財經在調查文章中所說的:“數據之痛,已讓所有人感同身受。然而,這個問題,卻不是做好安全工作就能解決的。除了技術,還得防住人性的貪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