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8本《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活的真實需要勇氣。
? ? ? ?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印度維卡斯.靳瓦魯普的長篇小說。賈馬爾·馬里克(戴夫·帕特爾飾),來自孟買的街頭小青年,現在正遭到印度警方的審問與折磨。原因是賈馬爾參加了一檔印度版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電視直播節目,然而就在他面對最后一個問題之前,有人揭發了他作弊。賈馬爾當然矢口否認。
? ? ? ? 在解釋為什么能完美答對每道題的同時,賈馬爾的生活也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他講起了認識的一位寶萊塢明星,在一起宗教沖突中喪生的母親,以及他與哥哥薩利姆如何認識了拉媞卡,他一生的摯愛。
? ? ? ? 三個無家可歸的年輕人被一所做兒童生意的孤兒院誘拐,每天以乞討為生。但是孤兒院的負責人卻想弄瞎他們的眼睛以增加乞討收入,于是他們逃走了。然而在他們爬火車時薩利姆放開了拉住的拉媞卡的手,拉媞卡再被孤兒院的人抓去。兄弟倆在火車上賣些小零碎兒為生,在一次偷取客人食物的時候,險些被抓,掉下了火車。恰好掉在了泰姬陵,在泰姬陵附近暫時住下來,賈馬爾以給游客提供導游服務為生,而薩利姆則與街頭混混趁機偷取旅客的財物。
? ? ? ? 但是賈馬爾對拉媞卡的思念并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少。最終他說服薩利姆一起回到孟買尋找拉媞卡,可是一系列的變故使得他雖然見到了拉媞卡,卻再次失去了她──她被黑幫老大奪去;而兄長薩利姆也成了黑幫的一員。
? ? ? ? 于是賈馬爾想到了來參加這個電視節目,因為他知道這是拉媞卡最喜歡的節目,她一定會看到他。此時,隔在賈馬爾與2000萬盧比之間的,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
? ? ? ? 警官認為賈馬爾的故事“雖然怪誕,但貌似有理”,于是放他回去繼續參賽。拉媞卡果然在電視上看到了他,薩利姆此時也幡然醒悟,給了拉媞卡車鑰匙與電話,催她快去找賈馬爾。最后一個問題是“請說出三個火槍手的名字”,賈馬爾雖然清晰地記得年少時和哥哥還有拉提卡在學校里曾自封為三個火槍手,但他其實并不知道三個火槍手的名字。于是他使用了電話求助。電話打給他的兄長薩利姆,接聽的卻是拉媞卡。賈馬爾聽到她的聲音固然興奮,但可惜拉媞卡也答不上這個問題。于是賈馬爾猜了一個答案,可喜的是他猜對了!而此時薩利姆為了能讓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與黑幫老大同歸于盡。
? ? ? ? 那天晚上,賈馬爾與拉媞卡終于在火車站相見。他們忘情擁吻,有情人終成眷屬!
? ? ? ? 這部電影有著好萊塢式的流暢的敘事,懸念叢生,驚心動魄的講故事的方法,有美國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話氣質,有史詩片式的大格局,有歐洲電影的人文關懷,有丹尼·保爾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鋒銳和透徹。在第66屆美國電影金球獎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異軍突起成為當晚最大的贏家,獲得了最佳劇情類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四項大獎。
? ? ? ? 該片的敘事不算復雜,但闡述的“點”很多,影片中穿插了賈馬爾與哥哥薩利姆、與青梅竹馬的拉媞卡的感情。主角賈馬爾的一生是比較悲慘的,母親死于宗教沖突,又被當地的黑社會騙去做乞丐,還差點被弄瞎了眼睛。在哥哥的庇佑下,他得以僥幸逃出生天,兩人開始過著混混般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賈馬爾依然有著自己的堅持,但薩利姆已經徹底染黑,為了錢,他殺人,加入黑社會,搶走了賈馬爾喜歡的女孩拉媞卡,送給了自己的老大。哥哥薩利姆與賈馬爾走得是完全的兩條道路,他殘忍而兇狠,趕走弟弟賈馬爾讓他自謀生路,可是卻在最關鍵的時候表現兄弟間深厚的情義,他成全了賈馬爾的光明和愛情,卻獻出自己的生命;兩兄弟在印度社會中截然不同的命運走向,各自帶出了電影對這個社會的批判觀點。而拉媞卡則是賈馬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目標,如果不是因為他知道拉媞卡喜歡看《百萬富翁》這個節目而去參加節目就是讓拉媞卡能夠找到他,恐怕他一輩子都會安分守己的干一份卑微的職業聊此余生;他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她,拉媞卡從未逃出魔爪淪落風塵,但是她在火車站臺上的微笑像天使一樣感染著賈馬爾激勵著賈馬爾,直到賈馬爾最終答對最后一道題,有情人終成眷屬。
從一開始第一個問明星的問題,就揭露了主角賈馬爾·馬利克從小的命運。在數個問題的背后,所反映的不僅僅是賈馬爾一個人的生活和成長,更多的是展現了整個印度社會底層平民的生活狀態。影片完美的童話般結局至少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同時也激勵著人們為了理想而奮斗。
? ? ? ? 正如大部分人所認為的,這部片子在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刻畫上確實打動人心,另一方面還在于影片所體現的印度社會的貧民問題。這部電影的成功得益于導演不粉飾、不矯情、不折騰。雖然導演似乎并沒有刻意要揭露印度社會的黑暗現實,沒有想要嚴肅反映印度社會現實,但卻仍能激發人們思考。總不能所有貧民窟的人們都通過那種電視節目來擺脫貧困吧,重要的仍然是認識貧民問題的本質與根治其的長遠策略。貧民窟里的殘酷人生,印度這個亞洲新興國家的夢想和希望,通過克制的鏡頭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眼前。主角杰瑪兄弟倆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分別由六個演員扮演。他們和這部電影有一樣的氣質:清新質樸,動人心魄。這種氣質先后讓他們贏得了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人民選擇獎”,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英國獨立電影、最佳導演以及最佳新人獎。在金球獎之前,他們還獲得了2008國家影評人協會頒發的最佳影片、最佳新人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 ? ? ? 故事圍繞著服務生與辯護律師的會晤展開,通過這個沒受過教育的賤民小人物的超戲劇性回憶,揭示出印度下層社會遭遇的種種不公與面臨的困境,同時也展示了印度社會的發展變化,描繪出各階層人民的眾生相。有的讓人哈哈大笑,有的讓眼淚在眼眶里打轉,還有的讓人深深嘆息,嘆社會的不公,嘆信念的偉大,嘆人性的堅韌。
? ? ? ? 人性的堅韌不在于堅強而在于平凡。平凡乃人性之巔。世上之人,并非人人都能體味到平凡的真諦。太多的欲望,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物質的豐富,難減軀殼的負擔。雖有一時的喜悅,卻少了心境的平坦,雖然有了金錢的饋賜,但多了一分心靈的沉重。
? ? ? ? 生命的可貴之處在于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擁有一次。平淡也好,顯達也好,這些都不是生命的本質。重要的是能夠活得坦然,活得真實。而這些,都需要有一顆平常心。凡事以平常心視之,就會活得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