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灰原哀原創,首發于合作公眾號“Queen主義”
近有檔蠻好看的綜藝,是我喜歡的作家丁丁張做的,叫《送一百位女孩回家》。
這個節目最吸引我的點在于,能看到各行各業做的比較出眾的年輕女孩,私下日常工作和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
它屬于那種,看個開心的同時,還能引發一些思考的,帶有些文化屬性的綜藝,類似《奇遇人生》這種吧。當然它也符合今年的綜藝風向:宣傳聲勢浩大、只靠當紅流量助陣的,往往播出幾期就沒了水花,反而是內容足夠用心的、有觀點含量的,被慢慢發現和追捧。
今天我先說幾個,比較有意思、令我印象深刻的嘉賓,你們感興趣的話再去看完整的!
錦鯉楊超越:披著傻白甜外衣的大魔王
看《創造101》時,我對楊超越有偏見:這個唱歌跳舞都不行、動輒大哭的傻白甜,憑啥讓粉絲爆肝投票出道?難怪連習慣“躺贏”的王思聰,也蓋戳楊超越是錦鯉。
但在《回家》里,楊超越展示出完全不同于《101》的一面。14歲就出來打工的她,發過傳單、做過洗碗工、因為沒有完成攝影店業績被逼喝醋吃大蒜,底層經歷讓楊超越格外珍惜這次成名:要牢牢的捧住老天賞的這口飯,多吃幾口。出道后通告不停的她,如愿以償給爸爸在上海買了大房子,名副其實的成為“全村人的希望”。
當丁丁張問生活節奏大變樣的楊超越是否辛苦時,她的回答也很成熟:只要是努力活著,想要自己過得更好的人,沒有人沒付出汗水。
面對出道后鋪天蓋地的嘲笑譏諷,楊超越也能夠自我消化、排解:人紅是非多,還不是因為每個人角度不同。比如同樣吃路邊攤,有錢人吃就是接地氣,沒錢人吃就是窮。
看丁丁張和楊超越聊天是很輕松歡樂的,因為她總能一秒領會用意,給出的答案又出其不意。比如丁丁張問她有沒有想過“靠臉吃飯”,楊超越反問“長得漂亮,就能少洗一雙筷子一個碗么”?以及一本正經的表示,自己吸粉,是因為獨特而優秀的靈魂!
《101》里在娛樂圈打拼多年的羅志祥說過,楊超越的觀眾緣是一種天賦。我也越來越看好楊超越在娛樂圈的發展,覺得她是難得的綜藝咖:外表呆萌可愛、反應超快、說話有梗有網感。
綜藝《心動的信號》里,不乏姜思達這樣的妙人,但能讓張雨綺、朱亞文笑得拍腫大腿的是她,靠直覺就能猜對素人嘉賓情感走向的也是她。上《吐槽大會》時,楊超越也貢獻了全場最佳金句:昨天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轉發錦鯉。
楊超越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我最喜歡的職場劇《未生》:主角張克萊家境貧困,靠好心人幫助進了名企,被同事諷刺是“關系戶”各種打壓,沒念過書的他最終靠驚人的毅力取得了成就。我最佩服的就是張克萊的平和心態:最可怕的不是別人的嘲笑,而是對自我的懷疑。
我想,在經濟低迷、人人都有點“喪”的時期,是需要楊超越的那種自信和無所畏懼的。正如這位逗逼美少女所說,人生就像吃雞,如果你不是人民幣玩家又沒有撿到好裝備,就得自己雄起,和生活“剛一把”。
史上最惡毒“爾晴”,竟然曾是知性女專業戶
如果說楊超越是極少數初入職場就一飛沖天的幸運兒,那入行十年、靠演《延禧攻略》女配“爾晴”才火了一把的蘇青,是更多人的寫照。
于正找蘇青演爾晴時,蘇青不假思索回絕:一是她的熒幕形象都是溫婉善良的,二是她本人的性格和爾晴差別太大,完全不懂怎么演繹這樣情緒激烈的角色。于正勸她:應該突破自己,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彼時的蘇青就像在職場中默默熬資歷的我們,突然一個彩蛋飛來,卻下意識躲閃——在舒適區待太久,對未知總有些誠惶誠恐。
但好在蘇青是主動的。她咨詢了幾個圈里的長輩,得到了“你已經不是小鮮肉小鮮花的年紀,如果想做好演員,就要愛角色勝過愛自己”的建議。于是接拍爾晴,意外爆紅。
我最欣賞的是蘇青走紅后的平和:比起“紅過”,她更在意“紅得持久”。蘇青沒有急著去接通告,而是報名了業內以嚴格著稱的楊旭老師的表演課,像學生時代一樣練臺詞、練形體、練對戲……她覺得自己的能量被“爾晴”消耗完,她需要充電。
作為一個職場老鳥,我特別認同不能只局限于手頭的工作,還要留意行業上下游的發展。蘇青正是從《延禧》的大火看出影視市場風向的轉變:觀眾越來越看重戲和劇本,而不是流量演員。只要腳踏實地、正兒八經拍戲,就一定能笑到最后。
《超時空同居》蘇倫:成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比起高深艱澀的文藝片,我更愛看《我的少女時代》、《喜歡你》這種輕松浪漫的小妞片。《超時空同居》我刷了兩遍,因為片子里的佟麗婭一掃往日的不自信,霸氣喊出“老娘天下最美”,還借此登頂虎撲女神榜。
比陳思誠更懂佟麗婭美的《超時空》女導演蘇倫,不是我想象中口若懸河、精明干練的樣子,反而更像一個普通的北漂宅女:比起出國旅游,更喜歡在家打游戲;對穿著家裝沒什么要求,養一只貓。
但一提到電影,蘇倫就變得積極、充滿魅力。《超時空》這種小妞電影對畫面要求很高,但劇組沒錢置景,蘇倫就去找置景師喝酒、承諾“以后你的白酒我包了,我的家鄉產白酒”,才有了雷佳音、佟麗婭在漂亮蛋糕店重逢、在鏡子里看到彼此的感人一幕。
作為要統籌全局、照顧電影每一個細枝末節的導演,蘇倫明白有時要用錢以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熟稔為人處世準則的蘇倫更加務實,她用“半數學”的方式來創作電影:會感性的寫戲,寫得自己崩潰大哭、遲遲從情緒里走不出來;也會按照心理學去計算觀眾興奮、疲勞的節奏點,盡量不讓觀眾發現戲里的“套路”。
在我看來,蘇倫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在《超時空》大賣后,蘇倫沒急著拍續集、賺紅利,而是主動拒絕了投資方給她的一個億——她擔心被資本綁架的作品不自由、不好看。
堅守創作底線的蘇倫,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熱愛藝術的她在農業大學耗了一年后,自作主張退學去劇組工作,領了3年1200元的月薪,但她甘之如飴。蘇倫說在劇組的環境里面,覺得一切對了,就像你遇到一個人,他懂你的欲言又止。
看丁丁張和蘇倫對談,我對工作對生活都有了新的感悟。比如在劇組拿低薪、拒絕了一個億的蘇倫是篤定而快樂的,因為這世界上多數的事情都可以計較利益得失,除了一種,那就是極致的熱愛。
再比如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要盡可能成功,因為成功會讓你對想做的事情更加堅定。《超時空》讓蘇倫拿到了頗有分量的獎項,也讓她堅信自己會一直當導演,直到拍不動為止。
蘇倫的生活觀也是我欣賞的。蘇倫有過對向往生活的規劃,卻在自己可以輕松擁有的時候,發現這樣的生活并不讓她心動。比起做人人艷羨的成功人士,她更推崇書籍《斯通納》里的觀點:如果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索性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除了這些各具魅力的女孩,主持人丁丁張的溫柔視角也是看點之一。比如他會建議尋求突破的蘇青從大家庭搬出來,因為太喧鬧的環境不利于培養自我意識。他也會帶蘇倫去做木工、遛狗,讓她逐漸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平衡、激發她對生活的欲望。
跟隨著《回家》里丁丁張的腳步,我認識了很多自信獨立的女孩:上天入地、執著追“星”的星空攝影師葉梓頤,靠雙手雙肩贏得尊重、活得踏實的搬運工朱芊佩,隱居田園、自己種菜修籬笆的終南山祥子……她們告訴我,過于平均的人生,需要被打碎;除了朝九晚五,還可以選擇更酷的生活。
趁著年輕還能蹦跶,去經歷、去看世界、去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