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午后,和好友飛兒相約在江邊見面。
雖然剛剛入冬,但北方的氣溫下降的很快。飛兒穿一件厚厚的帶帽子的毛衣外套,將自己緊緊包裹起來。
我們并排坐在江邊的階梯上,從我的角度看,飛兒只有一部分側臉從帽子的邊緣露出來,感覺她整個人都圓滾滾的,像是準備過冬的熊,很是可愛。
飛兒的情緒有點低落,開始向我訴說她的苦惱:“最近一段時間,我總是睡不好。”
“你的睡眠不是一向很好么?”我不解的問。
“是啊,所以現在才感覺更加苦惱,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飛兒郁悶的說。
我仔細打量了一下飛兒,感覺她的精神確實不大好,眼睛周圍可以看到明顯的黑眼圈。
“你別說,剛才我還沒發現,你現在的造型可以出演功夫熊貓啦,哈哈。”我調侃著飛兒。
“討厭啦,人家這么苦惱,你還取笑人家,不理你了。”飛兒有點生氣了。
見飛兒生氣了,我趕緊收起調侃的語氣,一本正經的問道:“你的睡眠怎么個不好法?失眠?”
飛兒想了會兒,慢悠悠的說:“也不算失眠,就是常常在半夜醒來,然后又要重新入睡,這個過程很耗費精力,讓我第二天醒來感覺很累。”
“你以前從來沒有這樣子過?”我追問。
“沒有啊,從來沒有過,你知道的,我以前每天都是一覺到天亮,不知道最近怎么了。”飛兒嘆了口氣。
“你可以試著睡前喝點牛奶,據說有幫助睡眠的功效。”我開始為飛兒出謀劃策。
“試過了,沒有用。”飛兒搖了搖頭。
“那睡前做做瑜伽或是嘗試打坐呢?這種方式或許有用。”我建議道。
“好像都不是很適合我,我這人沒有運動細胞,你還是饒了我吧。”飛兒露出為難的表情。
“恩,那還真是難辦。”我陷入了苦思冥想中。
“啊,對了,我前幾天看雜志的時候,剛好看到一篇關于睡眠的文章,里面涉及到一些關于睡眠及睡眠問題的研究。”我一邊說一邊興奮的想,也許能從科學的角度幫飛兒找到解決睡眠問題的方法。
“哦?是怎樣的研究?說說看。”飛兒對這個話題顯然很感興趣,興致也高了不少。
“你知道這么多世紀以來,哪個發明對人類的睡眠影響最大么?”我問。
“哪個發明?影響最大?是安眠藥么?”飛兒顯然認為自己答對了。
“錯,再猜。”我果斷否定了她的答案。
“不是安眠藥,那一定是席夢思床墊了!”飛兒想了想答道。
“很遺憾,還是不對。”我搖搖頭,示意飛兒再猜。
“恩.......”飛兒轉著眼珠,眉頭緊鎖著,努力思考著:“哎呀,這道題好難啊,我實在想不出來了,揭曉答案吧。”
“好吧,那我揭曉答案,幾個世紀以來,對人類睡眠影響最大的一個發明就是愛迪生于1879發明的電燈泡。”揭曉答案后,我微笑的看向飛兒,等著看她的反應。
“燈泡?為什么是燈泡呢?”飛兒一臉的困惑。
“因為燈泡讓人類告別了黑暗啊。”我解釋道。
“但是,在燈泡發明前,人類也有照明的方法啊?”飛兒還是很困惑。
“在燈泡發明前,人類確實可以利用月光、油燈、雪地反射的光線等方法照明,但像月光和雪地反射光線等天然的光源很微弱,而且不穩定,而類似于油燈這種照明方式又比較貴,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燈泡作為一種物美價廉、經久耐用的家用照明工具,則徹底改變了這樣的局面,使光明第一次走入尋常百姓家,也由此改變了人類的睡眠模式。”我詳細的為飛兒講解著。
“哦,這樣啊,那燈泡怎么改變了人類的睡眠模式呢?”飛兒的好奇心被徹底激發出來。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認為在燈泡出現前,人類的睡眠模式是怎樣的?”我又一次提出問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回飛兒倒是回答的很迅速。
“恩,對,也不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說法我們從很多古代的文學作品中都能看到,古人也的確是這么做的,但這種說法并沒有完全反映出燈泡出現前人類的睡眠模式,而只是說對了一部分。”我回答道。
“一部分?那剩下的一部分是什么呢?”飛兒認真的問。
看著飛兒求知若渴,仿佛小學生一樣的認真而好奇的表情,我忍不住笑出來。飛兒上學的時候就總是古靈精怪的,不喜歡上課,不愛看教科書,卻對一切有趣或神秘的事物充滿好奇,也因此,我們不常在教室或自習室看到她,卻經常可以在圖書館或書店這樣的地方撞見她。但即使是這樣,她每次考試卻也都能順利過關,有時候考得還正經不錯,不得不讓人佩服她充沛的精力和聰慧的頭腦,這不,遇到這種問題,她的那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就又上來了。
“別笑了,別笑了,有什么好笑的?人家很認真的在問你呢,快點告訴我嘛。”飛兒搖著我,開始耍賴帶撒嬌。
“好好好,我告訴你。”每次飛兒這樣,我都會招教不住,率先繳械投降。
“科學家們研究了很多史料及文獻,他們發現那時候的人類并不是天一黑就睡覺,天一亮就起床,而是天黑后先睡上一覺,晚上起來一次,幾個小時后再繼續睡,也就是說他們是分段睡覺的。”
“分段睡眠?這種說法還真沒聽說過,這不是和我現在的情況很像么?只是他們晚上起來會做什么呢?“飛兒繼續追問著。
”恩,是啊,和咱們想象中的古人都一覺睡到天亮完全不一樣,我讀到這個研究時也覺得很驚訝,沒想到會是這樣,據科學家研究,他們晚上睡一覺起來后一般會閱讀、祈禱、寫作或者回味剛剛做過的夢,如果和同伴在一起的,則會和同伴交談。“我一邊說著,一邊想象古人在半夜起床后,從事各種活動的景象。
”那不是類似于咱們的寢室夜談么?原來自古就有啦。“飛兒興奮的說。
“還真是,你不說我還沒想到,看來咱們是延續了古人的光榮傳統啊。”我恍悟道。
“但是,有個問題,閱讀、祈禱、寫作、夜談,這些事他們為什么不在睡覺前做,而是先睡一覺再做呢?咱們不都是這樣么?”飛兒更加困惑。
”科學家給出解釋是,古人之所以會這樣安排作息,是因為在燈泡出現前,大多數人都按照自然的規律安排作息,形成了穩固的生物鐘,也就是說,天黑了就覺得應該睡了,天亮了也很自然的就起床了。但夜晚尤其是冬季的夜晚往往很長,成人所需的睡眠時間平均為7-8個小時,他們不需要也睡不了那么長的時間,于是就慢慢形成了先睡上一覺,再起來做些適合晚上做的事,然后再睡上幾個小時的習慣。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科學家還給出了一個解釋,古人從事的大多是辛苦的體力勞動,一天的工作后往往累的沒有力氣做的別的事情了,所以他們就會先睡一覺保持體力,等晚上再起來做一些看書、寫作、祈禱這樣的事情,這種解釋似乎也合情合理。看來分段睡眠的模式在燈泡被發明前應該是一種普通的睡眠狀態,雖然燈泡的誕生,完全改變了人類的作息習慣,但這種睡眠模式已經烙印在我們的基因中,所以啊,你會在半夜醒來也沒什么好緊張的,要不干脆你也試試古人的作息習慣吧。“我邊說邊看向身邊的飛兒,不知何時,飛兒已經被帶入了睡眠的神奇國度,嘴角微微上揚,仿佛正做著一個甜美的夢。
我很想叫醒飛兒,害怕她這樣睡著會著涼,卻突然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困意襲來,將我也帶入了睡眠的神奇國度。
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睡在陌生的床上,外面是一輪皎潔的明月,看看表,時間剛過凌晨12點。恍惚中想起自己正在旅途中,剛剛和飛兒的對話只是一場夢。這才想起,畢業后我和飛兒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已經有幾年的時間沒有見面了,這讓我突然很懷念上學時那些寢室夜談的晚上,不知道在另一個城市的某張床上,飛兒是否已經入睡,又是否在做著一個甜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