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胡立民先生是中國當代有影響的著名書家,他在楷書和行草等書體上的成就被書壇所矚目。特別是他在近十年來傾心書法教育,任中國書協、清華美院、人民大學等書法高研班教授和導師以來,培養了大量的書法人才。僅十一屆國展就有其學生16人入展。胡立民先生一貫堅持教學相長的理念:在教學中提高,在提高中教學,并不斷摸索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注意培養打造教師隊伍。使其成為一個集教育道德、教育能力、教育方向、教育特色,教育成果于一身的團隊。胡立民書法高研班已連續辦了三屆,其教學理念、一是面向“兩展”(遠看發展,近看國展)。二是臨創結合。三是去粗精研,倡導精品意識,因此高研班辦出了特色,被更多書界朋友所肯定并接受
一、教師團隊
導師:胡立民
助理導師:李玉江 ?楊玉劍 ? 劉魯旭 ? 蔣振喜 ?于曉中
? ? ? ?二、選帖范圍
? ? ? ?1. ? ? 唐楷:歐、虞、褚等
? ? ? ?2. ? ? 魏碑:李璧墓志、元緒、司馬昞、蘇孝慈
? ? ? ?3. ? ? 小楷:二王、明、清等
? ? ? ?4. ? ? 行草:二王系列
三、學習方法
1. ? ? 系統授課和示范臨帖創作相結合
2. ? ? 重點臨摹和通篇臨帖相結合
3. ? ? 課評與網評學員作業相結
4. ? ? 臨帖轉化與獨立創作相結合
四、輔導內容
1.幫助學員了解并掌握書法藝術的規律,提高學員認識、理解、欣賞字帖的能力和眼光,調整書寫狀態、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
2.各種筆法的書寫以及字形結構的變化,章法處理和創作的步驟。
3.學習以技法層面的內容知識為主并進行與書法藝術相關內容的講解
五、課時安排
每班學制為一年,分五次授課,每次4天,如有國展可根據有沖刺能力的學員加一次看作品的課時(一般為三天)
第一次授課,各種筆法,講解示范和運用
第二、三次授課,各種書體結構的書寫和變化以及與章法的關系
第四次授課,章法構成
第五次授課,關于創作的知識方法和步驟
六、學費
新生15000元,往屆生12000元
七、獎勵辦法
1. ? ? 每期評出3名進步最快學員,由助教獎勵四尺對開作品一張。
2. ? ? 入展中國書協舉辦展覽。或省書協舉辦展覽獲一等獎者,由導師獎勵四尺對開作品一張
3. ? ? 給每位學員贈送齋號一副四尺對開
八、聯系電話
18931670066 ?徐建華
北京市、建行卡號:6217000010044978230 ? 戶名:胡立民
報名時間,2016年9月1日至10月1曰
? ?授課地點為黃山市區內,具體報到地點和時間另行通知。
? ? ? ? ? ? ? ? ? ? ? ? ? ? ? 胡立民書法藝術
? ? ? ? 胡立民,字文安,號太陽村人。1959年出生于河北省文安縣。曾長期在中國書協機關工作,曾任《中國書法通訊》主任編輯,中國書協創作委員會委員,楷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現為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工作室導師。清華學院,人民大學特聘書法教授,工作室導師。2005年被評為中國首批國家投資收藏作品的56位書法名家之一。2013年9月應邀為國務院各國駐華使節講授書法。
胡立民主攻楷書、行草。師承著名書法家高鴻源、旭宇二位先生,作品曾入選中國書協首屆蘭亭,全國七、八屆書法大展以及多次單項展,并榮獲全國第三屆正書展最高獎,全國“翁同龢”杯書法大展提名獎,出版了近二十本書法專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書法導報》多次播出專題片和專題報道。現在他傾心書法教育和書法創作,力爭為中國書法界培養出更多的書法人才。在2015年的全國十一屆書展上就有其16名學生入展,被中國書壇所矚目。
? ? ? ? ? ? ?楷書的暢情與人性化
? ? ? ? 我在多年學習研究楷書的過程中,既注重了功力的積累,也嘗試過專功與博彩的實踐,既感受到了楷書作為傳統功力的重要性,也不斷思考、探求、實踐作為藝術的暢情及人性和精神存在的具體化,這三測楷書創作就集中地體現了這些想法。
? ? ? 當人們懷疑楷書不能像行書、草書那樣“暢情”時,是否考慮到新時代到來時,楷書已完全失去了實用功能,它應該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藝術之林”呢?暢情是所有藝術的根本,楷書作為文字藝術也不例外。
? ? ? ? 在近代書法史上,特別是在民間,人們一直把楷書當作“功力”、“打基礎”的“童子功書體”看待,這種觀點主要來源于唐人大楷在民間的廣泛流行,因此,他成了開始學習楷書的主源。當我們看到大量出土的北碑書時,是否會從中受到某種啟發,改變一下對楷書性質的界定呢?毫無疑問,書法前輩們早期的楷書是很人性化的,特別是北魏墓志。只是由于這些書法資源長期封存于地下,無法讓我們感受古人的偉大和智慧。當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有幸見到這些許多先賢都無法見到的碑刻時,理應被古人的人性化楷書所感動。我就是這樣,一直在楷書的道路上艱難而快樂地行走著。或挪用,或物化、生發,但不管哪一種,都為了一個目的,試圖恢復、尋找楷書曾經有過但又失去的人性化。把楷書真正當做一種抒情書體,進入人們的視野,以及體現人性中的真善美,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理性問題。
? ? ? ?今天學書法,特別是學習楷書的孩子們,已經不知道“算子”為何物,卻天天為了“算子”書法而努力。中國人的智慧,不僅把自己的文字能轉化為書法,還在一千多年前,發明“珠算”即用算盤珠子計算,大概古人體會到了完全用于手工制作“算子”的難度(沒有模具,一般很難做),工匠氣過濃,所以書圣告誡后人“寫字”不要狀如“算子”,因為“算子”太模式化了,太工匠氣了。如果都把字寫成算子,就沒有古人的性情了。
? ? ? ? 王羲之告誡別人,自己首先做到了,小楷、行草、草書都沒有“算子”排列,靈活多變,既典雅、清新,又豐富耐品,將自己的性情一點一滴地浸透其中,至今讓我們感受到了王右軍的精神品格和晉人士大夫的風采。
? ? ? ?書圣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為我們做出了典范,字不能寫成“算子”,可是我自己呢?在書法的道路上困頓了二十余年,一直沒有擺脫“算子”楷書,還投入了自己前半生的許多精力,字里沒有性情的體現,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付出。20世紀80年代初,我寫了一段時間的《張猛龍》,思想仍沒開放;發現了《元瑛》只覺得沒有“奇美”,沒理解其書法真諦。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書法界創新之風盛行時,創新意味著變革,并沒有打動我,我們仍守著“算子”,當我自己想通書法只有變,才能融合,才能抒情,才能進步時,我才領悟到藝術的本質。
? ? ? ?但我悟到變,想到的不是創,也不是新,而是讓字如何能變成我表達自己想法、抒情的工具,帶著這樣的想法去看待傳統,視覺就會和很多的人拉開距離,我的字在傳統的汲取上,一在體會變,一在實踐變,一在求變。這個時期,也就是2005年以后,我的字變得過了,張旭光先生說過,我們應該百分之百地繼承古人,再加一個“1”就是創新(其實就是變了),我似乎加到了“5”,把字變得似乎沒有根據。劉文華先生說過,要守住古人,追求變可能在某個小局部。我似乎在追求整個字的變化。我沒有請教過兩位先生求變的依據是什么,但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我體會到變的根據是:不能依法而變,而是隨著思想變,隨著情感而變。藝術永遠是思想的結晶,不是法的堆積和再現。可是法又是表現思想的基本手段,沒有法也就談不到思想的表達,但法只能是思想表達中的自然流露,而不能成為創作中的主宰。科法的前期積累和實踐,也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弄清法與表達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尤為關鍵。
? ? ? ?書法中的法對學書法的人來說,是帶有強制性的。書法中沒有這個所謂的“法”就是一般隨手寫漢字。書法中的法,是區別于其他藝術門類最基本的特征。沒有了它,中國文化中,依靠文字本身表達精神存在的這種特殊形式將不復存在。法又是什么?筆法、字法、章法。筆法中既有調鋒提按,字法中有大小欹側,字型的化,章法中有計白當黑、對立統一等。這些法的存在決定了它在藝術中和文化中的地位,它必須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來詮釋中國文化存在的價值。因此,一個喜歡書法、從事書法學習和創作的人過的第一關就是“法”,學了法就有了方法和手段,有了表達自己情感的特殊能力。
? ? ? ? 其實,一個學習書法的建立的思想高度是:臨帖要懂得古人用什么樣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的情感;現在創作是用古人的筆法來表達我們自己的情感。思想高度是決定一個人走的是否高遠的重要標志。? ? ? ? 一個書法家如果在思想上認為,書法的法學會了、用熟了,把它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樣的人很多),他將永遠是一個匠人,因為在思想上沒有高度(處理好法與思想的關系)。比如,在學習碑書時,一味追求刀刻斧鑿酷似古碑且忽略了筆畫的抒寫性,丟掉了人的生命精神和狀態;一味追求字的變形卻不去體會字背后的人性化,就丟掉了人的情感流動;一味追求章法上的對比,只求機械的拼湊,不求和諧統一,結果丟掉大和之美。這些都是思想沒有高度的表現。
? ? ? ? 一個書法家如果在思想上認為,書法的法學會了、用熟了,把它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樣的人很多),他將永遠是一個匠人,因為在思想上沒有高度(處理好法與思想的關系)。比如,在學習碑書時,一味追求刀刻斧鑿酷似古碑且忽略了筆畫的抒寫性,丟掉了人的生命精神和狀態;一味追求字的變形卻不去體會字背后的人性化,就丟掉了人的情感流動;一味追求章法上的對比,只求機械的拼湊,不求和諧統一,結果丟掉大和之美。這些都是思想沒有高度的表現。
? ? ? ? ? ? ? ? ? ? ? ?胡立民老師為《美麗中國》雜志題字
? ? ? ?作為一名書法家,當法理爛熟于心,手段爛熟于手時,情感的表達和發揮,并非是法的安排,而是人性的驅使才行。只有當情的驅使馳騁于書法創作的舞臺時,暢情才有人性化,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產生。他應是生命的存在,而非法的再現和重復。
? ? ? ? ? ? ? ? ? ? ? ? ? ?胡立民老師閱讀《美麗中國》雜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胡立民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