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
朋友圈里,我經常曬一些出去游玩的照片,因為打工旅行的緣故,總是會盡量多走走看看,不辜負在這座城市生活的短暫時光。
每次和朋友聊天,“我其實挺慘的”是經常會說的話。因為沒有穩定住處,工作薪資低且累,看不到更多的意義等,我潛意識中一直在抱怨。
朋友圈里的我確實積極陽光,能在風景秀麗的地方盡情揮霍時光。但我知道,發過朋友圈后,我感到一絲無聊。因為從內心,我沒有真正接受這樣的生活。我在努力挖掘意義,卻一無所獲。
昨天晚上和李先森長聊了兩個小時,他問我到底想要什么生活,問我是否可以朝著一個方向持續前進。
今天早上打開微信,他發給我微信讀書的鏈接,是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
這本書我早就讀過,本不想理會。隨之又想了一下,畢竟是李先森特意發給我的,還是打開看一下吧,花半個小時翻一遍也無妨。
這確實是一本比較無聊的書,語言不流暢,內容重復啰嗦,整本書就在努力詮釋“不要抱怨”這個唯一的主題。
在電車上百無聊賴地翻著翻著,突然有幾句話進入了我的視線,很快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是因為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我們抱怨,常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回想一下自己,確實經常和親近的人才會抱怨。男朋友,家人,知己,他們都在經常聽我抱怨生活多么不易,又遇到了什么困難,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都想事無巨細地“抱怨”一番。
原來我抱怨,是為了博取他們的同情,好讓他們說: 是啊你現在生活多么不容易,別累著自己了,每天能開心就好。
每次當我遇到挫折和小困難,就通過抱怨的方式化解,然后繞過自尊心和面子,心安理得的被困難打敗。
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依然不改熱情。
哪有什么一帆風順,總要有些失敗作為尋常生活的點綴。
我們之所以會抱怨生活,一定是生活不盡如意,沒有順理成章的獲取成功。
在生活的任何場景里,都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失敗,但它們不能阻擋我們對待生活的熱情。一旦熱情永恒,積極的心態永駐,其實就獲得了生活給予的最大財富。
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頭一震。我時常向朋友描述的狀態就是“不安感”。并非沒有安全感,是沒有那種安定生活的幸福感。
每次當自己一人獨自坐長途車,獨自拖行李搬家,獨自去為未來的每一天制定一個又一個計劃時,會感到落寞和孤獨。但是,要在這個時刻支持自己啊,做自己的后盾。
這個世界上,和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是自己。當自我否定時,一切就毫無意義了。
每一刻的生活都只有一次
今天下午獨自去皇家植物園逛,沿著湖邊一路走,累了就在大樹下的公園椅上小憩。遠看到三三兩兩的情侶偎依在一起,你儂我儂。此刻我吹著微風,想要用皮膚記錄下真實的感受,供日后的自己回味。
晚上回來,下去洗衣房洗衣服,感覺特別神器。美劇里經常看一些中年大叔,坐在洗衣房里看報紙等衣服洗好,我現在就和這些大叔沒兩樣了。
洗完衣服又去樓下超大廚房做晚餐。青旅的廚房像西餐店的后廚,陣仗還確實不小。一排冰箱里密密麻麻擺著大家的食材,我們用青旅提供的標簽,寫上名字貼上去,避免混淆。我在貼著自己名字的袋子里翻出蔬菜,雞蛋,醬汁和甜品,開始做健康餐。
正等著把鍋燒熱時,我突然情不自禁地笑了一下,因為我在想,這就是我此刻的生活啊,它只屬于此刻的我,以后再也不會有了。
我崇拜的某個知識界網紅,應該正在披星戴月的準備文稿吧,她經歷過我這樣的生活嗎,她大概永遠不會經歷吧。別人有什么可值得羨慕的呢,我也有與別人全然不同的人生。我的生活有什么可被抱怨的呢,它獨一無二。
不抱怨了,認真的去經歷每一刻的生活。接受每一刻的開心,興奮,不安,憤怒,悲傷,它們只在生命中出現一次。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