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記得14年,從一個一線城市回到自己的家鄉(一個二線城市)。在二線城市的工作總讓人憤懣不已。總是各種找茬,各種細數自己不適合這座看著滿是頹廢的城市的理由。經歷了短暫的兩個月工作,便毫無顧忌的辭職,而那時只是心高氣傲的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我,而不是我不愿意去適應這份工作。正好大學好友也辭職。于是乎,當提議一起創業時,兩個各自帶著滿是憤懣的心,說服了自己的家人,毫無顧忌的開始了創業之路。
?????? 她來到我的城市,我們各自去別人的店里打工學習。我們大熱天的一起滿城市的跑,找適合做我們這種項目的房子。一起考察市場,一直到城市地圖最遠端。一起聯系各種材料的聯系人。廢寢忘食的把我們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傳海報,傳單等做好。讓在讀大學的表弟幫著組織做兼職的學生。一切前期看似做的很妥當,但預知的危險才剛剛開始。
?????? 她的一句:“如果真的做起來了,我有點怕。” 而我們的市場調查也不如預期那般理想。要找的場地,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我們之間開始有些分歧,但是卻無法找到一個明確的東西。當初的豪情被現實無情的消磨掉。這時候才驚覺,我們究竟是真正的想創業?還是只是為了用創業這個幌子來發泄那段時間我們各自在工作上累積的憤懣和疲倦?還是只是為了逃避辭掉工作給各自帶來的迷茫和惆悵?
?????? 我倆靜下心來,各自回望,終于打住了這個被我們稱為“頭腦發熱的idea”。但這時候我倆沒有收入來源將近四個月。各自回到生活的原點,但還是得需要想明白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四處暴走又是一個月,也終于想明白自己究竟要干什么。
??????? 我倆的共同想法,沒錯,最終是要創業,即有自己的事業。但是這個想法卻在我們各自處于工作空歇期,心中憤懣之時被強制性的提前。還心存僥幸的為自己找著“趁著年輕,即使失敗也不會后悔”的借口。也許很多人在工作中受委屈時都抱著這樣的心態:“老子總有一天創業做的比你還好,再也不受這公司的窩囊氣”。于是,當一有創業兩個字出現時,便像無頭蒼蠅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想著也許它能帶離我離開這個自認為憋屈的地方。再加上某某別人家的朋友的成功創業經歷的助攻,便開始在創業這條道路上狂奔。
?????? 而現在,我倆各自在開始新的事業,工作依舊有些小憋屈,依舊會互訴衷腸。但我們依舊想創業,只是更加理解“順勢而為”四個字。也更懂得“不要輕易開始,一旦開始,就得做到最后”。也許那個時候,我們是真的一時疲倦了。
?---Written by AbbyWing(9.5.2015//Sunny Day with blue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