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先跟自己和解

面對自己.jpg

朋友圈是個聚焦萬象的平臺,也是個記錄生活的場所,喜怒哀樂,生活百態(tài),都可以在這樣一個平臺得到宣泄或是緩解。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連接了所有人,也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慢慢的被改變?;蛟S,你的焦慮還是那個焦慮,你的困惑還是那個困惑,關注自己的成長,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少訂閱些微信公眾號,你也能讓自己的內(nèi)心更加平靜一些。

身處大都市的你,或許焦慮更多一些,面對著每天飛漲的房價,以及各大媒體宣傳的那些跟你同齡或比你年輕的朋友,已經(jīng)在某些方面或領域嶄露頭角。特別讓你接受不了的是,那個曾經(jīng)學習本不如你的同桌的他,怎么可能在畢業(yè)后的那幾年迅速飛黃騰達起來呢?這些身邊的事兒或人,也許是真正的讓你焦慮的,也讓你彷徨的。每天在都市里忙忙碌碌,怎么就碌碌無為呢?怎么就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找一個影視劇里才有的那么疼愛你的他……

其實,曾經(jīng)我也焦慮過,也彷徨過,也迷茫過。但是靜下心來想想,是不是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身成長上更為重要呢?,F(xiàn)在,我的焦慮開始轉(zhuǎn)變了,很多人,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記錄著自己的成長,一段時間下來,收獲很大。比起那些目前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焦慮,當下人家的努力和成長,才是最應該提醒自己需要改變的。

我曾在朋友圈分享過一句話:

美國神學家尼布爾1934年寫下了一篇堪稱20世紀最著名的禱告文: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 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給予我勇氣, 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賜我智慧, 分辨這兩者的區(qū)別。 (God, Grant me 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先試著說服自己,學會自己先跟自己和解。很多的煩惱,很多的不快,很多的撕逼,都是由于自己的元認知能力的缺乏,導致自己最終情緒失控,與人爭吵,自己還要發(fā)朋友圈咒罵這個還算美好的世界,以及稍微影響你心情的那個他/她。

一個重要的概念##

元認知(Metacognition): 即“認知的認知”或“知識的知識”。簡言之,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感知、計算、聯(lián)想等各項)的思考。利用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用之于學習策略,讓學生了解是一種個人控制及引導心智歷程的現(xiàn)象。到自己的思想模式之同時,透過控制自己的思想模式,從而達至效果的學習方法。

這項重要的能力的提升,特別有助于你學會如何跟自己和解,跟身邊的人和解。通過反思讓自己擺脫原有的思維模式,進入多維度思考,世界會因此而不同。

提升元認知能力的三個方法:

1.冥想
2.興趣
3.反思

通過刻意練習,我們能讓自己活得更通透,更明白一些。是這個時代所必需的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非常的基礎,但是又特別的重要和有效,提升元認知能力,擺脫不必要的煩惱,是我們要認真面對的。面對那個曾經(jīng)不熟悉的自己,把這些變化記錄下來,一年之后你真的可以面對一個全新的自己,你曾經(jīng)幻想過的樣子。

記錄并觀察自己的成長記錄,是我在2017年要開始著手的一件事,盡管我今年也在關注,相對碎片化了一些。明年開始,希望自己的成長也能更加系統(tǒng)化,規(guī)?;恍纬梢粋€龐大的成長體系。時間的朋友,年初的愿望,不要打年尾的臉。這一年,感覺自己還是小有收獲。面對未知,不再恐懼。更相信通過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思考能讓自己跟自己和解。年底的清單里,也要再增加一項內(nèi)容,那些目前還沒喜歡上的朋友的優(yōu)點,這一項需要掙扎,由于我們自身的局限性,很難看到別人或是身邊那些你曾經(jīng)比較討厭的人的優(yōu)點。其實,人家也是有優(yōu)點的,只是你沒發(fā)現(xiàn)而已,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這事就真的劃過了,向所有人學習,是需要訓練的,時間不會太短,目前看來,還不算太晚,真的要掙扎著學會去看待周邊的人。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觀存在而已,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它甚至可能是有靈魂的……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這樣一個奇跡:它總是能夠向你證明你是對的,即便是在你事實上錯得離譜的情況下……

再引入另一個概念##

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一種社會心理學現(xiàn)象,是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其正確與否,都將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以至于這個判斷最后真的實現(xiàn)。通俗的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使我們自己的預言成為現(xiàn)實。信念和行為之間的正反饋被認為是自我應驗預言成真的主要原因。雖然此類預言的例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臘和古印度時期的文學作品,然而“自證預言”這個名稱直到20世紀才由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并對它的結(jié)構(gòu)和推論作了比較系統(tǒng)化的定義。莫頓在他的著作《社會理論和社會結(jié)構(gòu)》中對自我應驗預言作了如下闡述:自我應驗預言是一種能夠喚起新的行為的預言,并且該行為使得本來錯誤的概念變成了正確。

學會跟自己和解吧,活在自我成長的世界里,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明亮。認真的去面對生活和那個還不算太完美的自己,從成長的時間,空間和思考方式三個維度搭建一個自我管控的有效系統(tǒng),不斷升級操作系統(tǒng),不斷的面對未知,讓自己換個青春本該有的面目。

不是因為你的天堂不夠美好,而是因為你的地獄還不夠黑暗。

推薦兩本書##

元認知: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jpg

元認知: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jpg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HTML head 頭部分的標簽、元素有很多,涉及到瀏覽器對網(wǎng)頁的渲染,SEO 等等,而各個瀏覽器內(nèi)核以及各個國內(nèi)...
    sandisen閱讀 1,794評論 0 13
  • 恍恍惚惚已經(jīng)進入大學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里我住過八人間的集體宿舍,然后重新分配的時候又住進了四人間寢室。其...
    由慕閱讀 626評論 3 3
  • 一 每當看到寫父親的文章時,心中總涌動著也寫上一寫的想法,但想了很多年,終末成筆。 想起父親,腦海里就會出現(xiàn)這樣一...
    一葉蘭芷閱讀 1,166評論 0 5
  • 哲學家所提出來的事實或觀察,不會超越一般人生活經(jīng)驗,一個哲學家對讀者所提及的事,都是自己正常及普遍的經(jīng)驗,以證明或...
    爺凌丶貝勒閱讀 206評論 0 0
  • 愛默生曾說過:“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而當今,更多的是大批的年輕人并不清楚自己內(nèi)心真正...
    小琳er閱讀 59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