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立“聽眾檔案”
小A和小B都是大家共同的好朋友,可是大家卻更愿意跟小A相處,不喜歡小B。
原來小B是個優秀的人,總喜歡炫耀自己,總是急于說自己什么時候換了車、什么時候又去哪里玩,可是大家都不感興趣,一個好好的聚會總是變成了小B一個人的狂歡。
可是小A卻不會這樣,小A總會詢問大家的近況,跟大家討論大家都感興趣的電影、電視劇、演員什么的,大家跟她聊天很舒服。
反過來看小B,小B總是說自己的事,把天聊死了。
所以,在我們進行溝通交流之前,先在心里給溝通對象建立一個檔案,牢記三個問題:
第一,溝通對象事誰?
第二,他遇到了什么困難?
第三,什么能激發他的興趣?
第三最為重要,當你提出他感興趣的話題,他肯定有很多話想跟你分享。
02 “93%法則”
在跟人交流時,人們會不知不覺在心里對你的第一印象打分。
而且每次交流時,很多人只會記住當時的語調、言行舉止和說話的感覺,這會占到總體印象的93%。
朋友小D是個教師,她以前從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她只會很挑剔學生的坐姿、寫字的姿勢、上課的精神狀態等,但是她從沒反思過自己,有一次,恰好要開課,所以她在其他班進行了試講,她叫同事幫忙錄起來。
原來是想看自己的講課邏輯有沒有問題,可是,視頻一開頭就讓發現她自身的問題:站不穩,面無表情,一旦學生表現好了,老師表揚,她臉上也是僵硬的表情,走路的時候背也駝著。
本來想糾正講課邏輯,結果糾正了好多教態上的問題。
糾正以后,小D講起課來也自信了許多。
03 魚熊技巧
雖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可是在說話技巧上我們卻可以兼得魚與熊掌,有時兩個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跑偏,可能最后會越來越偏,這時需要及時拉回來。
如何拉回來呢?說話時,一邊承接對方的話,一邊不留痕跡起頭說自己想說的話。
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們就要具備這種能力,小孩子們腦洞很大,有時看到一張圖片或者一個詞語,足以讓他們跑偏,然后嘰嘰喳喳地討論。
這時,教師應該怎樣做呢?
小D說,有一次用了一張食物的圖片,學生看到立即就討論起來,這時小D說,“你們覺得圖片上的東西好吃嗎?那我們得學完接下來的內容,很快下課放學,你就可以回家叫你爸媽買給你吃,好不好?”
基于93%法則,不斷完善自己;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建立檔案;運用魚熊技巧,抓住話題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