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陳茜
當歸
治血當歸一物精,
去瘀還可令新生。
淋漓弗住頭堪主,
積滯難消尾為行。
清·趙瑾叔《本草詩》
小時候,媽媽燉排骨總是喜歡在湯中加少許紅皮花生、枸杞、大棗、生姜,還有一種味道怪怪的藥材,當時還小并不知道是什么,也沒有探尋究竟的沖動,出于對奇怪味道食物本能的排斥,我總是不愛喝湯。長大學了中醫后才知道,那股味道是當歸。
說也奇怪,自從知道湯里加的是當歸以后,反而對那股濃郁的味道愛得不行,每次到藥房實習,都會打開當歸那一格聞一聞,恩,排骨湯的味道~
當歸的道地產區,位于大西北的甘肅。讀書期間學到這味藥,我總感覺它就像 《東邪西毒》 里張曼玉扮演的大嫂,永遠一襲紅衣,苦苦等待著自己愛戀的歐陽峰。但這樣的定位,在后來真正使用這味藥時總覺得太苦澀,事實上她并不是深閨怨婦,更像是一位明麗賢惠溫柔的女子。
當歸,是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而根需要生長至少三年才能使用。
當歸藥材切片外皮不能太厚,油性足,皮呈淺棕色,飲片總體黃白色。以大片、均勻整齊者為佳。上好的當歸氣味濃,入口嘗試,先嘗出甘味與辛味,后泛苦味。
“當歸,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創瘍金創。煮飲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神農本草經》
當歸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當初學到時,心中諸多疑問,當歸不是傳說中的“婦科圣藥”嗎?它歸屬血的生成,與心(心主血)、肝(肝藏血)、脾經(脾統血)三條經密切相關之外,那為什么經典里提到的主治里,除了“婦人漏下絕子外”,其他的主治沒有一個是和婦科相關的呢?這些主治又如何與教科書上的“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聯系起來呢?
“凡用卉草,其發芽放葉時,可吾其力之所始。其吐花結實時,可知其力之所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經疏證》
后來讀到鄒潤安先生在《本經疏證》一書中對于當歸的描述才恍然大悟,當歸發芽于仲春,開花于仲秋,按此推論,春季,對應肝為其氣升之起點,但它體性滑潤,效用之力不似風藥之外散,雖氣厚為陽,無奈用不能違體,故其氣之用只能上至于肺。
其次,“其專入血分,則以肝藏血,脾統血,心主血,皆在所部之內……,一言以蔽之曰,治陽氣躓于血分盡之矣。”這一句“治陽氣躓于血分”道盡真相,“躓”是被東西絆倒的意思,“陽氣躓于血分”就是指血液中本應該正常運行的陽氣被邪氣阻礙,從而導致血液不能正常發揮效用。當上、中、下三焦以及沖任帶脈的陽氣躓于各部血分時,就會出現《本經》中所記錄的那些癥狀。
所以,當陽氣在血液中運行受到阻礙時,當歸能入血分,以復其常。血不足之處,她甘溫有血之生氣以裕之潤之;血所乖阻處,她辛溫有血之化氣以和之行之。既能養血,又能和血、行血,使各處的血都能歸于其當歸之處,故古人命名為之“當歸”。
臨床跟師時,老師和師兄們在需要使用當歸前往往會詢問病人大便的情況,一般大便不成形或粘膩時,往往暫時不使用,主要因為當歸質潤,助土濕,如果脾胃的功能欠佳,便不能很好運化,宜滑大便。這種情況下,可以把當歸和土炒,炒過之后,就可以減少它的質潤,減輕大便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