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火氣中尋找生活的詩與遠方!

早上醒來,看看時間六點多,天色已經大亮,寂靜的清晨還沒有喧鬧起來,只有窗外傳來清潔工清掃地面的聲音,呼啦呼啦......

看看旁邊的豆豆小朋友,半條胳膊露在被子外,眉頭舒展,睡得正香甜。

輕輕地把孩子露在外面的胳膊放進被窩,又給他掖好了被角,才起身穿衣收拾。

溫水洗了臉,就把護膚品依次擺開,慢慢涂抹在臉上。

時間還早,我能夠慢慢地抹上護膚品,也得以仔細端詳鏡中的臉。

昨天睡得晚,眼下還有一些熬夜帶來的黑眼圈,數了數眼角的細紋,還好,跟去年一樣多!

今年暫時還沒有添上一條新的眼紋,這就是值得欣喜的事情呢!

想著這些,禁不住又多用了一層眼霜。

女人怕老,怕自己不美,用盡辦法都想留住青春容顏,我并不例外。

沖了一杯檸檬蜂蜜水,酸甜可口,大口喝下,頓時覺得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舒展開來。

燒開了一壺熱水,泡一杯果粒麥片,加上兩勺奶粉,攪拌勻了,頓時有一絲奶香氤氳開來。

開火,煎蛋,煎火腿片。

把一片面包切成對著的三角,夾上剛煎好的雞蛋和火腿片,撒上一層肉松,一口咬下去,大大的滿足感。

吃完簡單的早餐,開始后悔今天太貪吃,吃了那么多火腿片,還放了那么多油,肯定要長胖吧!

又安慰自己,不是說早餐吃的要像皇帝嘛,就是要吃的好,吃得飽。

大不了中午吃清淡點好了。

這樣想著,又開始盤算中午的那一頓了。

打開電腦,看了一下今天工作的內容,還好,工作量不大,今天應該能夠抽出時間做些別的事情。

正忙著,聽到豆豆輕輕地叫了一聲“媽媽”。

趕緊走到床邊,豆豆已經自己坐起身,揉著眼睛,還有幾分睡意。

“媽媽,我今天去幼兒園不用帶藥了吧?”豆豆問我。

春天的天氣忽冷忽熱,小豆豆感冒了,這幾天上幼兒園都要帶一包感冒藥,中午服一次藥。

昨晚咳得厲害,折騰到半夜才睡著。

孩子生病,媽媽從來都不會好過。

我看了看豆豆氣色精神還好,就跟他說在家吃一次藥去幼兒園就不用帶藥了。

看看外面還是陰天,就給豆豆多穿了件衣服。

穿鞋子的時候,豆豆開始耍起了小脾氣,這個不穿,那個不穿,四雙鞋子換了一遍,沒有一個中意的。

看看時間,已經8點40分,已經有點遲了。

我催促他快點選好一個鞋子幫他穿上,他卻無論如何都不肯。

我不禁急躁起來,這熊孩子,真是難伺候。

最后終于把幾天前買的一雙新涼鞋穿在了腳上,這天氣還不適合穿涼鞋,但是,他就要穿隨他去吧!

我把準備好的牙刷,漱口杯給豆豆,催他快點刷牙。

一邊準備好溫水,擰了毛巾給他擦臉。

他一點兒也不著急,一邊拿牙刷在嘴里戳來戳去,一邊盯著熱水器。

突然,他饒有興致的跟我說起來,這個管子是出熱水的,那個管子是出冷水的,關住這個開關,熱水就出不來了......

我哪有心情跟他討論這些哦,這樣磨磨蹭蹭上幼兒園豈不是要遲到了。

終于,收拾停當出門,想起來要帶一雙鞋子,萬一在幼兒園腳冷,也好換下來涼鞋。

送到幼兒園,小朋友已經開始準備吃早餐了。

豆豆趕緊把書包放下,找到座位,乖乖坐了下來。

拜托老師如果豆豆腳冷就給他換另外一雙鞋子,又跟小豆豆再見。

回來的路上,看見路邊有幾個老人已經支開了牌桌,準備打牌了,還有老人提著布兜往菜市場走去。

老人可以慢慢消磨時光,年輕人卻覺得自己被時間追趕。

回到家,先把待洗的衣服丟進去洗衣機,按下啟動按鈕,嘩嘩的水流聲。

又重新坐到桌前,對著電腦,繼續未完的工作。

普通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我們總以為生活在別處,別處的生活會充滿激情,夢想,有創造力,有真正的美妙的事情發生。

或者說,我們總以為生活在別人那里,別人的生活精彩絕倫,跌宕起伏,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

而我們自己的生活呢,平淡無味,千篇一律,波瀾不驚,不值得一提。

我有時候也羨慕別人的生活。

我天天看到有個自稱身心靈講師的女人每天在群里發布自己的更文,她曾經到過南極,并且根據自己的南極之旅寫成了一本書,如今又進入了西藏去探尋心靈。

她的每一篇文章了都充滿了“挑戰”,“超越”,“追尋自我”,“探索未知”這樣的字眼,而她也用行動來踐行著自己的追求。

這樣的生活豈不讓人羨慕。

我微信好友里有幾個聊得來的,其中一個就是豆媽。

她是一名老師,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她是個蕙心蘭質的女子,善于聆聽,善于觀察,更善于記錄。

她把生活中一件件小事,自己的一些感悟,變成一篇篇耐讀的小文,發布在自己的公眾號上,

我每次都從她的文章里讀到她對于生活的熱愛,以及生活的智慧。

讓我羨慕的是無論是工作,家庭,育兒豆媽都得心應手,打理的井井有條。

更讓我羨慕的是豆媽那種愛學習,追求新知的精神。

她說自己“愛折騰”,最近又學習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

這樣的生活也是我所羨慕的。

有個叫妖妖的小姑娘,因為工作關系,曾經共事過一段時間,在我看來,她是個有趣又特別的姑娘。

妖妖不是她的真名,因為她家里養了一只貓,她給自己取了個網名叫“萌貓妖妖”。

我問她,貓的名字叫什么,她說叫小妖。

她是個特別青春妖嬈的姑娘,每天畫著重重的眼線,涂鮮紅靚麗的唇膏。

穿松垮的上衣,破洞牛仔褲,扁扁的黑色帆布鞋。

總之,她故意要裝出一副“不良少女”的打扮。

她酷愛跳舞,從小練童子功,大學學的也是舞蹈專業。

每天都能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她發布的練舞的視頻,要不就是夸張的自拍,帶著大大的笑容。

她在自由而快樂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羨慕她。

最能讓人產生“生活在別處”這樣感覺的是朋友圈。

所有我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在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人時不時的既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路拍下許多美景;

有人隔段時間就發幾張美食照片,并配以“吃的超開心”的心情描述文字;

有人每天發幾張與男朋友的恩愛自拍,并自稱“一對幸福的傻瓜”;

有人每天發幾張美美的自拍,附上當天的心情感受,自嘲單身狗,沒人追;

有人每天發數張勵志圖片,每天都充滿了自信與激情;

有的人是不是秀一下自己的健身照,馬甲線,小蠻腰,應有盡有;

總之,所有的美食美景,陽光,沙灘,幸福,恩愛,夢想,追求都在別處的生活里。


我們自己的生活呢?

做了幾年的工作沒有起色,看著一波又一波新人舊人來來往往,打算辭職,卻又猶豫不定;

老同學發來結婚請柬,當年考試還是靠小抄才勉強過關的他,如今混的風生水起,還有個貌美如花的女朋友;

父母年齡越來越大,離得遠照顧不了,只能用錢來表達孝心,可恨自己掙得也不多;

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了,得換個好點的學區房了,籌齊首付就趕緊定下來,房價又漲了;

想鍛煉鍛煉身體,跑了兩圈喘成了狗,練瑜伽又下不去腰,轉個呼啦圈都嫌撞得肉疼;

畫了個精致的淡妝,穿了一身新套裝,心情不錯的出了門,竟然下起了雨,可惜竟忘了帶傘。

總之,我們的生活總是那么“不如意事常八九”,無奈又尷尬。

可是,這不正是我們生活本來的樣子嗎?

生活不是表演,本來就沒有有那么多的浪漫,鮮花,掌聲。

生活有的就是一頁又一頁的辦公文件,一件又一件的待辦事項;

生活就是一頓又一頓的早飯,中飯,晚飯,柴米油鹽的煙火氣息;

生活就是養兒育女,期待一個幼小的人兒快快長大起來;

生活啊,就是等待那個對的人,哪怕來的晚一點,也愿意一直等。

如果你留心看,你會發現平凡的生活其實有許多的小趣味。

偶爾丟在洗碗臺上的一瓣大蒜,不知道什么時候抽出來一根筆直的綠苗,給小小的廚房添上一抹綠意;

收拾衣柜,在去年的舊衣服口袋里掏出來一把零錢,發了一筆意外的小財,就請自己喝個下午茶吧;

拿起去年買的那件漂亮裙子,穿上還是很合適,雖然說“去年的衣服已經配不上今年的我”,但是也開心腰圍還是去年的尺寸;

剛剛洗過頭發,孩子特意跑來說:“媽媽,你的頭發好香啊!”在孩子的眼里,媽媽是最漂亮的那個;

去菜場買菜,有老人在菜場外兜售自己種的新鮮草莓,價格便宜實惠,10塊錢買了一小籃子,咬一口,汁水濺滿手指;

去買果汁,還沒等開口,店里的小妹已經知道我要的是一杯檸檬紅茶,要熱一點,甜一點,并麻利的做好了遞給我,用微笑來表達謝意;

買了花生米,放了花椒粒,炸的焦香,倒一杯黃酒,溫熱了,就著花生米喝下一杯,正是“酒入香腮分外宜”;

細雨綿綿,睡了一個慵懶的午覺,醒來天色已晚,雨卻未停,思緒卻飄到了故鄉,這個世界的故鄉卻又最明媚的春光......

生活從來都不在別處,生活就在我們這里。

我們每日做的做平常的那些事情,都有著細小的意義。

也許職場不得志的你因為踏實勤奮很快就被提拔為部門主管;

也許你在朋友的婚禮上遇見了一個一見難忘,笑顏如花的女子;

也許父母不要你很多錢,他們身體安康就是最大的福分;

也許你所在的小區正好計劃建一所更好地小學,這樣,就不用愁孩子上學了;

也許你雖然有點胖,沒有長腿細腰,但是別人都喜歡你開朗的性格;

也許雨停下來了,你從容的走在陽光里,好像今天的天氣是前所未有的好天氣!

有一天,我們可能也會去看看別處的風景,

或者攀上高山,或者馳騁草原;

或者觀賞難得一見的奇景,或者品嘗世間稀有的美味,

或者遇見一些有趣的人,或者聽一個奇特的故事,

在別處收獲許多感動,許多精彩。

但是,生活不在別處,就在我們這里。

我們真正要過得還是當下的這個生活,我們要面對的還是當下的這些煩惱,

但是,好在生活從來不欺騙我們,

只要用心,尋常生活里有期待,有驚喜,也有詩意。

不用去羨慕誰,生活就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里。

在方寸之地里從容過日子,在煙火氣里尋找詩與遠方。


本文由莉莉老師原創首發于個人簡書號:莉莉老師幼教考試

幼教考試課程教師,職場媽媽,熱愛閱讀,勤懇碼字,有趣有料的生活家!

提供幼教考試備考資料,分享育兒,閱讀,生活心得和體會!

感謝關注!如果文章不錯,請順手在文末點個贊。

因為簡叔說過,每日點贊和評論熱文,就能與作者一起分享這些文章賺得的簡鉆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