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在結了冰的查爾斯河面陪你看銀河。
有沒有人在霧氣的早晨凍著雙手紅著鼻尖對你微笑。
有沒有人讓你想起上次分別時忘了說一句“很高興認識你”。
一定有,并且是一生都在慶幸能與之相識的朋友。
但誰能那么幸運,遇到的都是知己,留下的都是溫暖,至少我不是。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特別合拍的室友,在極其短暫的時間里,我們確定了友誼,從此幾乎是形影不離,那時我很慶幸,在異地他鄉,有人情溫暖。
那年剛滿十八,懷著對新環境的好奇與敬畏,自然而然地去擁抱一切新鮮與光明的事物,她的明媚,無法拒絕。
那時誰能想到,兩年后我們矛盾激增,一句句話如刀劍,直指對方心口。
也有不明真相的同學表示很疑惑,明明你們之前就像連體嬰兒一樣,那么好的感情怎么說沒就沒了呢?
那么好的感情,又有多好呢?
不過是極速社交環境下的產物罷了。
隨著成長,我們所處的環境逐漸社會化,交朋友不再是知根知底自然而然,而是更淺層次的去觀察去傾聽。
然而人的劣根性就在于,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給了陌生人,把最差的一面留給了親近的人。
當你被對方最好的一面所吸引時,你就該做好萬全的準備去接受另一面的她了。
這是觀察。
每個人到成年時都經歷了足夠多能改變性情的事,為人處世的方式自然各不相同,你不會每交一個朋友,就把過去一遍一遍從頭道來,把自己當堂剖析開,祈求對方了解你的一切。
即便你這樣做了,也只是再重新認識了一遍你眼中的自己而已,所有的感同身受都是最善意的謊言。
這是傾聽。
短時間內的觀察和傾聽往往會以偏概全,太快速的接近和接受,一旦不控制距離,就只會走向兩個極端。
要么相見恨晚成為一生的知己,要么彗星撞地球般互相侵蝕。
相處的第一階段,我們表現出來的性格相近,熱情活潑,溫柔體貼,什么都互相分享,甚至極度委屈自己去勉強將就對方。
那時的每一次的付出都能得到等同的回報,我們被這種詭異的平衡迷惑,認為這就是友情。
關系在這種迷惑之下越來越親密,對友情的要求就越來越偏執,客氣的表面下慢慢浮現出挑剔的全貌,從最開始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考慮對方要什么,自己還什么,逐漸過渡到吹毛求疵,自己需要什么,對方給了什么,一旦雙方供需不平衡,就會處在臺風的風眼里,危機四伏。
也許就是你那天心情不好,想早點上床睡覺,她卻尖叫著嬉笑著擋住你的路,讓你和她一起看電影,你勉強地笑著拒絕,她依然以為你開玩笑,拉你拽你,你心累到極致的語氣無力而平淡,聽在她耳朵里卻像是撲滅所有熱情的寒冰。
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雙方就此解釋清楚,互相理解也就罷了,但生活就是由無數的小事交織演繹,難保每一件事都有耐性去解釋,都有氣度去包容。
每個人都有自私和冷漠,只是或多或少而已,有的時候,對方不經意間所表現出來的這一面,會讓你驚訝與反感,你不好發作,他就更不自知,這只是卸下面具后的天經地義,習慣使然。
同樣的,換做是你也一樣。
你不知道那一刻誰在對你隱忍。
不為小事爭吵,不代表視而不見,只是壓在心里,不愿挑明。慢慢地,小事越攢越多,負能量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成為了別人給你貼上的標簽。
忍一時,風平浪靜,長久的隱忍卻會讓人缺少耐性,不自覺地想要回避對方,甚至會影響雙方之間的氣場。
關于氣場,我深信不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場,來自先天氣質與后天性格的融合,是心境的外在表現,不同環境,不同對象,所釋放的氣場不一樣,如果兩個人氣場相投,相處會很融洽,反之就是距離感和尷尬。
如果雙方之間不能再維持自然和諧,互相吸引的氣場,它就會開始反噬你們的友情,待在一起做什么都不自然,有時候不自覺地語氣就冷淡上幾分,不想說話,不想回答,不想對她笑,不想和她待在一起。
終于有一天,某一方會崩潰。
也許她一直感受得到你的退讓,努力想靠近你,你卻越退越遠。
正如你一直強忍著和她不合的言行舉止,始終退讓。
你以為的莫名其妙,委屈心酸,只是別人忍一時退一步之后,沉默后的爆發。
一段倉促的友情終于觸及了一言不合就撕逼的尾聲。
你哭了又哭,枕頭干了又濕。
那些話里,每個字都有如此普通的含義,拼在一起,卻足以讓大腦暫停思考,渾身冰冷之后,心密密麻麻地疼。
你開始為自己的遭遇憤憤不平,你那么忍讓,你付出了那么多,她卻如此不可理喻!
但隨著時間推移,理智會讓你冷靜。
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地形成一種待人接物的方式,那都來自對方所經歷的,環境和人。
你以為的世界之叵測,人心之險惡,絕非一日所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誰的人生沒有故事,被酒香湮覆罷了。
張愛玲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那樣的故事里,她努力長成了最會保護自己的模樣,卻偏偏不小心傷害了你。
正如你以為的真心付出,不過也是自我保護下的權衡利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換位思考的行為表達。
然子非魚,焉知魚之所欲也。
你給的不是對方想要的,即便付出了全部,不過是感動了自己。
所以啊,友情不比愛情好相處,道理套路都是一樣一樣的。
那么戀人可以分手,好朋友為什么不能不再做朋友。
可以互相磨合,不要削足適履。
傷口結了痂,就是鞋和腳之間最難熬的距離。
可以和平再見,不要互相傷害。
縱使回歸陌生擦肩而過互不相識,也好過隱忍地微笑到最后一刻當頭棒喝。
從此無言。
祝你歲月無波瀾,敬我余生再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