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的時候笑一個就好啦笑一個

我們如何才能停止沒完沒了地思索工作問題呢?從本質上講,這就是這本書要講的全部內容。

本書的每個章節(jié)都提出不同的方法,幫助讀者停止沒完沒了地思索工作問題。讀者采用這些方法后,將更加自然地從工作中解脫出來,放松身心。

本章提出了放下工作的一種正確認知視角。如上所述,遺憾的是,根本沒有可操作的開關來阻止我們對工作問題的思考;但我們能夠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是,讓你的頭腦不再鉆牛角尖,使困擾你的想法漸漸消失,不再出現在大腦中。

整個過程就像你在調低一首響亮樂曲的音量一樣,需要循序漸進,僅僅使喊話的聲音超過樂曲的音量無濟于事。要不斷告誡自己,想法只是想法,而你遠遠強于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就像你可以控制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樣。如果你有了一個與工作相關的反芻性想法的話,與之相關的想法和情感便會控制住你。因此,我們應該承認那種想法的存在,但不要去關注它,它慢慢就會消失。

1.將你的思考內容從“為什么”改變?yōu)椤叭绾巫觥?/b>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也無法完全預測未來會發(fā)生什么。造成痛苦的原因是與想法有關的情緒。

在反思方面,心理學家區(qū)分兩類想法:思考“為什么”和思考“如何做”。思考“為什么”是我們對于令人不快的事件做出的意見反映。例如,“為什么消極的事情總是發(fā)生在我身上?”

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思考“為什么”是人的一種正常反應。對于過去的失敗、損失或不公正的對待感到悲哀是人的本性。

有時形成這些想法對我們有利,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思維方式對我們并無益處,還可能會產生進一步的消極思想。但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做”卻被視為對我們更有益處的想法。

例如,“我怎么才能擺脫困境?”當你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問“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時,便需要將你的思考內容從“為什么”改為“如何做”。

例如,不能反復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為什么這么笨?”“為什么消極的事情總是發(fā)生在我身上?”而是應該問自己:“我如何才能改善這種狀況?我怎樣才能阻止它再次發(fā)生?”

2.留意自己進行反芻性沉思的時間和地點

有些人發(fā)現,某些情況或某些人會使得他們產生對工作進行消極反思的想法,因此我們需要留意并察覺究竟是什么觸發(fā)了這種想法。

會是工作中的某個人嗎?如果是,盡量在一段時間內避免和他們見面。這種做法會起些作用,但不會無限期地有效幫你徹底擺脫造成壓力的根源。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能過度使用。不要癡迷于找出你反復思考工作的次數;只需留意你進行反復思考的時間和地點。

如果你發(fā)現不停地反復思考是由某個地點,某個時間或某個特定的人所觸發(fā)時,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其發(fā)生。

明智、積極地對待你的思考方式,僅需對自己說“是的,我又回來了”“我知道會發(fā)展成什么樣子”,然后采取行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樣做,你會覺得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并且在被自己的想法糾纏住之前更容易地采取行動。

3.接受并客觀地看待現狀

你必須接受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客觀地看待問題。

不妨想象一下你正在和一位與你有著類似經歷的朋友交談,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對朋友說些什么呢?你會對他們說,這盡管聽起來不如人意,但真的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嗎?如果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擔心,真的有必要擔心眼前這樣的事情嗎?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幫你客觀地看待當時的情況,擺脫與其相關聯的情緒和感情。在某些情況下,這樣做很容易;但在其他情況下則未必。盡管如此,只要我們不斷實踐,就會對這種做法駕輕就熟,并會發(fā)現實際上你自己正在向他人提出建議。

4.明確認識“不得不”“必須”“想”或“愿意”

之間的區(qū)別有時人們會對自己和他人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我必須擁有這個”(取得成功,做一個好人),“她必須為我做這件事情”(否則她就不是我的朋友)。你認為如果自己在某件事上失敗了,你作為一個人就失敗了。

這樣的想法和信念強加給你的是不合乎邏輯或缺乏理性的死板要求,使你沒有其他選擇余地。

例如,“我必須每晚睡8個小時(否則我將無法正常工作)”“我不得不取得成功(否則我將會成為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我一定不能失?。ǚ駝t,我就會成為失敗者)”。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最優(yōu)秀的人,所以你應該考慮采取其他思考方式。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或者事情沒有按計劃進行,這并不意味著你將來一定不會成功。呆板、僵化的思維肯定會使你遇事愛鉆牛角尖,難以釋懷。

生活中有夢想和目標固然好,但有時我們需要更加靈活,及時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所以,下次你發(fā)現自己說“我必須擁有這個”的時候,要改成“我想或者我愿意擁有這個”。例如,“我想/愿意每晚睡8個小時,我想在下周完成這項工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九章 范疇 這從來就是一個不缺乏哲學思想的空間和時間的交錯點,網狀的立體結構薈萃了這個空間的精彩和蒼白,泠靈就...
    川靈閱讀 19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