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制造了紙,紙傳承了文化。”

363年前,現東京都日本橋附近,有一條叫大傳馬町的街上,開了一家和紙老鋪“小津和紙”,經歷大地震,戰爭,幾經變遷,保留下來了這家古老的造紙企業。如今企業主已經不是小津家族,矗立在首都高速公路旁的這座大樓,也已經存在了40多年。

今天和來自早稻田和慶應大學的研究生,訪問學者,社會人等一起,親身體驗了和紙制作。造紙術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日本從中國學習后加入了自己獨自創新的成分,就幾百年來精益求精,保護了這一古老的造紙技術。和紙不同于一般的紙,由于纖維長,不容易折斷,結實到可以做衣服,裝飾墻壁。有一件展出的白色婚紗,價值30多萬日元,曾經真有人穿著這件衣服走入婚禮殿堂。

我們體驗造紙僅僅是最后的幾道工序,抄紙和干燥,簡單的動作真實踐起來并不容易,完全手工控制紙的厚度和勻度,成品的每一個紋理都傾注了造紙人當時的力度。據說為了造出來好的和紙,最好是冬季細菌滋生細菌少的時候,手插進冰冷的水里,撈起來白色絮狀水,在極其細密的竹簾上均勻留下一層纖維,除掉水分,反復幾次,從竹簾上卸下來,空氣機整平,高溫鐵板上干燥。最后成品揭下來也有講究,向上抬起才不容易出卷。

這座大樓里寫著孔子的「溫故知新」,看到自己國家的文化得以保存傳承,既高興又遺憾。日本創業超過100年的企業有2萬家以上,是世界企業第一長壽大國。這也讓我想到,一家小小的拉面館,天婦羅,甜品店,都能長久不衰得經營著,好的東西保存下來,任何細節不怠慢,日本的“匠心”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把我們過去很多很好的傳統也保護和發展起來。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有一半以上都是學生,或是剛剛走入社會的年輕人,有學習媒體的,專門研究文化保護的,聽大家發言感受很深刻,大家想到的不光是敬佩這些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對文化的憧憬。更多想到的是如何把這種好的東西帶回中國。

紙的文化氛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下了一晚上的雨,白天涼爽了不少啊~七夕~對了,今天是七夕節。一大早起床買火車票,硬生生的看著唯一一張臥鋪票被別人搶...
    摯愛阿木閱讀 157評論 0 1
  • 最近寫“三觀”的文章很火,寫的多,發的多,看的自然也就多了。說起三觀,大家都能說出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者...
    Ai橘子閱讀 210評論 0 0
  • 二寶終于住院了,大寶傳染的,咳嗽,有痰,哭鬧,聲音都咳啞了……寶寶奶奶著急了,要住院啊,我帶寶寶去看了急診,說沒事...
    你你你你你來閱讀 107評論 0 0
  • 01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迷之奇葩,比如,這樣的: 一上來就找你要東西,一談到代價問題,就呵呵裝傻。 還有這樣的: ...
    彭大陽陽閱讀 336評論 0 0
  • 再也不能拖延了,過了春節,新的一年就真的來了。 是時候完成答應自己的過往總結了。其實我是第一次這么鄭重其事寫過往的...
    青微瀟瀟閱讀 340評論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