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作業

? ? ? ? ? 信陽市平橋區第二小學? ? ? 楊? 磊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作業:“皇帝”貌似誰都想當,可是當一個一個的家庭培養出來的都是“小皇帝”的時候,社會會當如何可怕?

“皇帝貌似誰都相當”,真的嗎?

有資料這樣顯示:“凡有權力個人壟斷及其血緣繼承的地方,就有合法繼承范圍內的骨肉相殘的現象。中國從夏朝起,就開始出現這種現象。但是,皇室內部爭奪君權、骨肉相殘最集中、最頻繁、最酷烈、最殘忍、最滅絕人性的案例;? ? 在中國皇權專制王朝中,為了爭奪皇位者,不惜骨肉相殘的案例,則是出現在秦漢統一后的某些歷史時期,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皇權專制時代,君權統治之集中,范圍之廣泛,君主個人滿足各種欲望的自由空間之大,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施展個人野心和政治抱負的權力之定于一尊、包羅萬象,是中國以往任何時代的君權所不可比擬的。因此,它所具有的誘惑力是空前的。天下大亂也是空前的。”

以上這么一大段,老子用一句話講明白,“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翻開歷史,你會發現,也卻有人不愿意當皇帝。

春秋時期的季子,即季札。姓姬,春秋時代吳國人,吳王壽夢第四子,人們稱他為“公子札” , 因為他的封地在延陵,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延陵季子。

季子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有遠見卓識,還極重信義。是當時的賢者。季札的父親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其中以他德行最好,極受人愛戴。壽夢一直想把王位傳給季子,但季子都堅決推辭不受,一定要將王位讓給兄長。壽夢無奈只好留遺言說要讓他們兄弟相沿,承襲王位。季子便躲藏在山水之間種田,直到長兄死后,又有人推他作皇帝。他一心遵循禮法,固辭不受,遠遁山林。讓位與兄長的兒子。他甚至為了躲避國人的追捧,離開了吳國,退隱到了延陵一代,隱居終身。季札受封于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史稱延陵季子。他以九十二歲高齡卒,葬于上湖(今江陰市申港鎮),傳說墓碑上“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十個古篆就是孔子所書。

是不是只有達到了某一職位才可以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答案:非也。不是職位的光環,而是思想的光芒。如果季札當初繼承了皇位,他也和歷史上的諸多皇帝一樣,不會享有九十多歲的高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這就是后人心目中的孔子。

古代帝王,有的叱咤風云,開疆擴土,有的荒淫無道,民不聊生,有的安享太平。

皇帝是做什么的?

有人說,人們把古代皇帝大致劃分為三種:明君、昏君和暴君。

人們是根據什么來進行劃分的呢?那就只能根據皇帝履行的“崗位職責”情況劃分了。

所謂明君,就是一些能夠管理好權力的皇帝。明君皇帝把權力用于:愛民如子,富國強民,“以百姓心為心”。

所謂昏君,則是放任權力的皇帝;利用手中的權力,隨心所欲,滿足個人欲望,施展個人野心。

所謂暴君,就是把權力收歸自己的皇帝。這樣的皇帝,橫征暴斂,為所欲為,花天酒地,荒淫無度。

治權與治民,是每一個朝代、每一個皇帝都無法回避,必須面對的事情。治權,管理官吏,整頓吏制等等,就是每個皇帝所要做的事。而做好了這件事的皇帝,也就被人們稱為“明君”和打造了一個“太平盛世”。否則,他們就會被人們稱為昏君或暴君,只能制造民不聊生,貪官權貴橫行的“亂世”。

提起“小皇帝”,突然想到了史書上記載的八歲登基的玄燁。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玄燁8歲喪父,母親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嘗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10歲喪母,玄燁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后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正像老師講的,皇雛是在幼年就開始培養的,或者說,從胎教開始。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的時候,注重胎教,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教一知十。因此太任被譽為歷史上有記載的胎教先驅。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婦孺皆知。他這位逆來順受的末代皇帝,一旦歸于平民,竟然不具備基本的生活能力,因此他也就失去了生活的質量,減損了人生的幸福。

由溥儀現象擴展開來,單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也一個個被稱作“小皇帝”。這些“小皇帝”,可不是像愛新覺羅玄燁,8歲登基,14歲親政,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立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主權,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招撫喀爾喀蒙古。開創出康乾盛世。

我們現在的孩子,好像沒有“親政”的時候,他們的童年是“小皇帝”,少年時期是“小皇帝”,到了青年、中年,依然沒有擺脫小皇帝現象。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能力儼然“末代皇帝”,我把他們譽為當代人“溥儀現象”。

據說,現在的孩子考上大學,不會自理的比例非常可觀。就連去大學報名的有關手續,都有家長代辦。四年大學,簡直就是拿錢買生活。其中,吃飯叫外賣,洗衣服微信付款等等,就連值日掃地,也需要雇傭愿意掙錢的同學代勞。這下可好,給貧困大學生提供了掙錢機會。于是就有了馬云、俞敏洪的橫空出世。可是那些“小皇帝”呢?居然連給馬云、俞敏洪打工的資格都不具備,有的還儼然成了啃老族。據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92%的人不愿意接受將來養老,有45%的大學畢業生變成了啃老族。

這些數字觸目驚心,還沒能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沒有自己動手勞動的機會。我們學校也有一些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溺愛令人擔憂。明明是孩子自己的書包,讓孩子自己背就是了,可是偏偏有家長代替背,還一定將孩子送到教室,把文具拿出來,擺放好……這些現象,正是“大學生溥儀現象”的根源。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由此我們可以預知孩子的未來,預知未來的中國。當我們的孩子,手無縛雞之力的時候,怎么強我們的民族?怎么強我們的國家?

我們做家長的,如果再執迷不悟,不放手培養孩子自己做事的能力,培養“雄于地球”的少年,那么,我們危害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家庭,而是我們的民族。

由此,去“大學生溥儀現象”,我們可以學學日本家長的教子經驗,把勞動的機會還給孩子。遵循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立德樹人,培養有人格修養的少年;? ? 我們還要以十個學會為標準,即: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辦事,學會審美,學會交往,學會創造;? ? 培養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