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學習流程的第一階段:拓寬視野,快速閱讀
作者提出要在閱讀的同時提取文章的脈絡,從而簡化此后存儲信息的步驟。這和之前總結的小套路“概括地摘抄”一致。
1. 閱讀一本新書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梳理全書的邏輯脈絡,明確宏觀定位。先拼出這幅圖的邊框,然后一片一片地往里填。(這個說法,和xdite的學習編程之類的技能型知識是一樣的)
作者的不同之處,是用視覺卡片(也就是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整理。我認為要快速地把握全書的框架,只需研讀目錄即可。思維導圖這種紛繁的方式還是比較適合通識類學科(像教科書那樣的知識)的學習。
作者建議用“5分鐘時間快速瀏覽全書”,以拼出全書的四條邊。這與xdite的第一遍看書建議一致。但我認為過快地翻看第一遍與我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效益,或者說第一遍的略讀,目前階段我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1~2小時左右)。
2. 主動閱讀,積極思考
1) 要記住一條新知識,必須將其與既有的知識網絡結合起來。
這條與xdite所說的“用已知解釋未知”吻合。如果不能用已知解釋未知的知識怎么處理?“先背起來”。
2) 積極提問,雙向閱讀
一直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我希望從中找出哪些信息,學到哪些知識?我希望繼續深入哪幾個領域?這與之前的套路“有目的的閱讀”和“在閱讀前確定關鍵詞、搜索關鍵詞”和“帶著要解決自己問題的心態閱讀”一致。閱讀也可以成為最好的催眠劑,就是被動閱讀、不動腦子閱讀的結果。
作者提到“不僅要自下而上地從文本中吸收信息,更要自上而下地把自己的思考融合到書本中去”,把每一條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在閱讀的時候問自己:“如果我是作者,我會不會用另一種方式來講清楚這個知識點?”“作者在這個地方是否遺漏了某些信息?”以后在涉及通識類(天體物理,生物學,醫學等)閱讀的過程中,這確實也是我計劃進行相關科普寫作的方向。
3) 合理計劃閱讀進度
作者建議把大部頭的書分割為幾部分,以避免畏懼心理。這點我反而認為應該一鼓作氣,一本書的閱讀時間不要超過三天。通識類的大部頭屆時按照專題拆分。
3. 提高閱讀速讀
作者建議采用詞義閱讀法,同時拓展視線范圍。視線在頁面“跳動”幾次,抓住關鍵詞,讀完整頁。
二 學習流程的第二階段:視覺閱讀進階訓練
1. 完美筆記法——視覺卡片
作者所說的其實就是思維導圖。我認為對于實用類的快速書,不必采取如此復雜的方法,我更傾向于用“拆書”“小套路”的手段去讀。對于通識類的完整學科,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一用。
2. 制作視覺卡片的三個步驟
1) 把握整體結構
2) 提取關鍵詞
3) 畫出要點間的邏輯關系
三 學習流程的第三階段:五感并用,超級記憶
這一章作者主要發散講了記憶方法和注意力管理,以及時間管理。
四 學習流程的第四階段:把方法應用到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最高效的記憶就是應用。這點大家的觀點都是一致的。
復盤與套路:
1. 閱讀時采用雙向思考:我要獲取什么信息?(一般的速讀書)如果是我,會怎么寫?(通識類的、我想以此科普寫作的書)
2. 詞義閱讀,拓展視線范圍,有意識地讓眼球“跳讀”。
3. 思維導圖式的視覺卡片,可以用于通識類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