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非暴力溝通訓練營》2016.12.19D9C9
? ? ? ? ? ? ?《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今天是《非暴力溝通》精讀第九天,第九章我們將會談到,愛自己直愛到世界充滿愛。
今天是周一,各種上班族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天,所有雙休日的工作推到今天上班來處理,一大早我便被同事催著工作作業,還要趕火車去上班,到目的地之后開始梳理一周的重點工作任務,然后小憩一會下樓吃中午飯,下午直線領導打電話說大領導要來視察,又一次做好接待準備工作,等啊等,等到日落黃昏。接到直線領導微信提示,讀郵件,處理工作情況,然后天就黑了。匆匆忙忙抓緊時間來完成今天的精讀。同為上班族的你是不是也該在周一這天要忙起來呢?
初中的時候,我們有個自評報告,這個報告要交給班長看,然后班長評,最后班主任評,那時候誰都不敢把自己夸的跟花一樣,然后描述上去,潦草了事,從沒想過自評會有如此之深的功效。
看樂嘉老師的《本色》中上演了一段自評,如自剖,剖析越深,傷痛越深,活得越真。我想這是真的。
文章中說:如何培養對自己的愛呢?
轉變自我評價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評價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學習,使我們的選擇符合生命的需要。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自我評價往往導致自我憎恨,而無助于學習。
前面筆記我有提到之前的感受,完不成任務,我會感到羞愧,自責,難過,以至于面對自己的小團隊的時候總有種拖油瓶的感覺。
文章中說了:自責是尚未滿足的需要的可悲表達。
起初,我錯解為自責就是主動承擔錯誤而表現出來的心里愧疚或者內疚的想法。認真讀完后,終于清晰明朗很多。
這一章教會我們,如何更陽光地坦然地去面對我們前面完不成的工作,做不對的事情,說讓人聽了不舒服的話。
先來看為什么指責和自責?
對他人指責實際上反映了,他人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言下之意,自責是我們自己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
當我們的行為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我們體會著人生的悲哀和內心的渴望。這便是非暴力溝通的憂傷。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面憂傷。
? ? ? ? ? ? ? ? ? ? ? ? ? ? ? ? ? 擇己之需
擇己只需,是在本章的第二個感觸。盧森堡博士匆忙培訓完趕下一場的時候,發現自己匆忙回答問題和簽字留言后,將筆放入新外套的口袋忘了戴筆帽,導致雅致的昂貴外套被染了墨水。讓他開始自責,這件事糟糕透了。他問自己,責備自己粗心,愚蠢,是想滿足什么需要呢?過了一會兒冷靜下來后,他開始明白,其實他是想照顧好自己,在匆忙地回應他人的請求時,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
吶,擇己所需, 才不會讓人誤陷自責之中。
特別開心的是, 用‘’選擇做‘’來代替‘’不得不‘’
這個方法論到是很容易。我選擇做__是因為我想要__
好比, 領導來視察,即便現在下班時間,我們還要等,其實我真的很想說,不得不,沒辦法吶,轉念換個角度覺得,我選擇等領導,是因為工作聊天中領導確實能教我許多業內知識,比如人際溝通,工作處理方式改進。
進一步了解, 可我又想說,晚上我不得不喝酒吶?
確實這是我真的想法, 我選擇與客戶喝酒確實能夠促進工作的進展。(中國的酒文化真博大)再深層次講, 我怕丟了工作,怕被挨罵。才是主動選擇去這樣,對現在就是這樣的矛盾體出來了。
有人說, 你不想喝,那你可以談感受,提需求吶,可以說吶。 不好意思,這方法已經試過了,不能再如法炮制,我怕得罪客戶, 那么最終我怕得罪什么呢?
答:得罪領導。
深入理解我們行為動機, 你選擇是因為你想?
①為了錢②為了得到贊同③為了逃避懲罰④不想感到羞愧⑤為了避免內疚⑥為了履行職責
好吧,寫到這里,不賣關子了,講真,不是怕領導,而是為了履行職責,促進晚上一月份的工作提前達成,做好綠葉準備,為了得到領導同事以及客戶贊同,我選擇喝酒。這是認真的。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問了內部員工這樣一個文藝的問題,來分享給大家:我們做的事情是出自自己內心的喜歡,還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
對,確實十分難回答,年幼的時候,我一定咬牙答應第二種選擇,但現在工作后,我終于開始在這兩種選擇猶豫不決了。若說處于自己喜歡,不絕對,為了得到認可更不全面。
俞老師表態:‘’我們總是特別在乎周圍人的看法,我們所做事情都不是自己內心真的喜歡,而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其實沒必要這樣,你越關注周圍人的眼光,你內心就越容易產生自卑和敏感,到最后你想做的事情會越來越不敢做。‘’ 寫到這里的時候,突然腦袋冒出約翰?列儂的一句話,
Time you enjoy wasting,was not wasted.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不算浪費時間。
哦,又跑題了。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降低自責。算是這么打了個圓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