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下這樣的題目,是因為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50天。從2月的無意闖入,我與簡書已經糾纏了五個月的時間,其實都在相互嫌棄,但是又都在不離不棄。
這五個月,我沒有成為多么成功的作者,或者說是境界還是沒有那么高。我也著急或者沮喪,但是我還在一天天堅持著,最終拖著、拽著或者匍匐著艱難的走到第150天。
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動力讓我堅持下來的,因為我最缺的就是所謂的毅力。家人從我小的時候就發現我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習慣,或者我自己也給自己打上了這樣的標簽。只有日更150天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了我性格里是不是有不一樣的特性,或者我給自己的心理暗示有些偏執的地方。
寫作的這些天,其實不僅僅是在電腦前敲打一行一行的文字,也是在一遍一遍的審視自己的內心。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總是要一遍遍的正式自己,不逃避壞的,也在接納自己好的。
寫作要同挫敗感斗爭
寫到這些天,我依舊平庸。當我寫過15萬字的時候,我開始正視自己的平庸,學會與自己平靜相處。因為我以為我寫到10萬字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但是在10萬字到14萬字的時候,我被自己的挫敗感深深打擊著,打擊到自己認為自己就是在輸出“文字垃圾”。但是寫著寫著,我又發覺其實文字就是用來記錄的,我現在敲下來的每一個文字,在多年以后都能讓我或者別人看到當時的我,這樣我還能找到一些當時的記憶,讓當時的我不會消失。
我在寫著文字,也在吸收著文字。所以我承認很多在多少時間能取得什么樣的成績,是我喜歡看的文章。好像成功是可以唾手可得,或者說只要是時間的積攢,就一定可以達到某個高度。
等我寫到15萬字后,我發現也許別人的成功是因為他們的積累是在你看得見之前。我知道彭小六,也看了他的文章,知道他的成功。我平和自己的心態后再去了解他,就會發現其實他在簡書上很短時間內的成功,是他在之前多年閱讀積攢下的功底。其實只有一切都不那么急迫,才會發現很多時間最根本的道理。
我的朋友說你有這個特長真好,還有愛好的東西。其實我只能苦笑,我寫了這么多天,才發現自己一直引以為驕傲的特長,有太多的大神碾壓。或者說是因為我當年選了理工科,才讓我稍顯好一些的文筆,在這樣的環境中顯現了出來。多年自以為的驕傲在簡書的平臺上被碾壓來碾壓去,只能說是強大了我的玻璃心。
寫作要同惰性斗爭
我日更寫了這么多天,對我來說,增長的最明顯的就是字數。不管是閱讀量還是點贊的數量并沒有那么大的起色。這個時候讓我堅持下去的,可能就只有跟自己較勁的快感了。
每天我都在同自己斗爭,今天還要不要寫,或者是今天實在寫不下去了,我怎么能完成千字的文章。如果我再憂思一些,會在寫完今天的文章后開始斗爭明天還要不要再寫下去了。我身體中的“小人”在我腦海里每天各種激戰,有的時候真想抓掉自己的頭發。
說來也奇怪,最終我還是老老實實地敲下千字以上,甚至說是根本不知道要寫什么的情況下,依舊拖著,拽著向一千那根紅線前進。許是我當年因為懼怕老師養成的習慣把,如果今天沒有寫完,明天就會被叫家長的緊張感,讓我一天又一天的挨了下來。
寫作要同孤獨感斗爭
我覺得在寫作的路上,真的是孤獨的。不會有人同你作伴,哪怕你確實參加了各種培訓班,或者是聽了培訓課。但是坐在書桌前的你,寫著一個又一個字的你,就是孤獨的一個人。你需要自己構思文章,自己咬文爵字,自己挖掘自己的才思,就是抓掉頭發都只能有自己的手抓。
自己在書桌前,沉浸在自己構思的世界里,你要冷眼看著你腦海里的那個世界。在那個時間里你不是親歷者,只能是記錄者。在現實生活中,你孤獨在書桌前。構思的世界中,你又孤獨在空中,能堅持下來一天又一天,也是在同孤單感決斗。
其實我的寫作路程不怎么得到別人的理解,他們認為,你不好好干工作,搞這些干嘛?我只能呵呵一笑,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我不需要全世界的認同。
寫過了150天,我其實也有些倦意了,我也時常覺得自己把自己寫空了。但是就像是在高速路上奔馳的汽車,速度已經到了300公里/小時,突然的停止好像不那么現實。慢慢的來吧,我后面的路還長,也不知道還要在這條路上還要走多久。
我現在很喜歡一句話:慢慢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