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再,青春不再;
轉眼要離開青年步入中年;
感慨良多,感悟點點!
今天得知小伙伴智慧結婚了,心里為他祝福同時又有些感傷,這與另一個小伙伴龍當時結婚時,我的感受是一樣的。在我印象里,他們一直是那個小時候的玩伴,一直沒長大。記憶中,關于小伙伴的全部影像幾乎都停留在童年與少年時代,那個時候似乎只有無盡的美好與歡樂,它占據我生命時段中很長的一段,舉足輕重。
的確,美好的童年!
而如今,正是因為童年的美好,才讓人懷念。誰說懷念是美好的?一點也不,我說,懷念是感傷的。我甚至不可理喻地想,倒不如讓童年變得不那么愉快甚至痛苦一些,這樣懷念的時候倒可能會感覺幸福些,因為畢竟離開了那時的痛苦。
不過,有一點很奇怪,就是當我仔細回想童年和少年時的心里狀態時,發現當時的自己似乎并不總是很愉快的。上學是不那么愉快的,放學是愉快的;周一到周五是不那么愉快的,周末是愉快的;上學期間是不那么愉快,假期是愉快的。而往往,記憶最深刻的是周末、假期,因為這些時間是愉快的。
心理學稱,人的大腦有種自我保護機制,就是“忘卻痛苦”。當痛苦都被忘卻時,留下的當然就是愉快。很殘酷的理論,卻又是很正確的理論。它摧毀了我對童年的美好的認識,同時又讓我從感傷的懷念中覺醒。看來矛盾無處不在,即使單單對一件事物或一個理論的看法與感情。
原來童年的愉快與少年的美好是這么回事?!
我不希望就這么簡單粗暴!
我想,看待一件事情,或者對于自己平靜的生活,感性認識過后總跟隨理性的分析,似乎覺醒了,但還遠遠不夠。因為這些問題應該是分層次或者角度的,沒有終極的認識,只有無止境的去感悟與覺醒。
因此,我從懷念童年與少年時代中認識到,不應該只停留在理性的分析或者所謂的覺醒上,而應該思考更多的東西,那就是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人生長河中,哪一段不充滿了砂礫,哪一段不蕩漾著漣漪?哪一段不經歷著坎坷,哪一段不滋潤了土地?
而我們現在能做的,不應當就是過好當下,認真生活嗎?
是的,過好當下,認真生活。
與爾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