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通訊錄里和微信里各有好幾百人,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給我一樣,常聯系的人不會超過十個,有些甚至從留下聯系方式開始就再也沒有聯系過了。
社會研究人員早已發現每個人的社交邊界是150個人,這些人是我們勉強可以應付的,多于這個數就像是我們通訊錄里的大部分人一樣一直潛水。
所以有時候我會清理通訊錄,將那些好多年都沒有聯系或者基本不會有二次聯系的人清理掉。
但其實我今天想說的不是讓你也像我一樣清理朋友圈,恰好相反,我是想讓你維持住龐大的社交網絡。
社交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六度分割理論”,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最少通過六個人和世界上的任何人產生聯系。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運用這樣的例子,前段時間有個大四的學經管的妹子找我,向我請教相關的綜述性論文應該有些什么內容,雖然我也寫過綜述性論文,但是專業差距太大完全沒有參考價值。但是我恰好有個好朋友是經管的在讀博士,于是把問題發給她,然后把她的回答轉發給需要的妹子。
在這個例子中,大四的妹子從我這里得到的答案其實是我朋友的回答,所以是她的二度人脈。
以前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需要找到某個人的情況,這時候只需要找到可能認識這個人的朋友就行了,就算他不認識這個人,也能找到一定認識這個人的人。
六個人就可以連接世界,但其實我們一般用三度人脈就能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再多的維度會降低效率,而且聯系感已經太弱了。
說到聯系感,我們和其他人的聯系有強猶如,超過兩度的人脈就已經算弱人脈了,他們都在我們的150人社交圈之外。這150人里也有一些人是我們很少聯系,大部分都是過節才知道還有這個人的人,這些人和我們的聯系也是弱聯系。
但是我要告訴你一件違背直覺的事,這些弱聯系的社交關系能給我們帶來最大的信息量。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好像是angie,她說她出了第一份工作其他都是通過弱社交關系找的。
我們如果要相信、要找工作,很多時候都是求助和我們關系最密切的人,但是這是個誤區。和我們關系越密切的人,他們的信息量與我們重合度越高。
反而是那些弱聯系的人,比如某場會議認識的,某個群里對過話的人,某次坐車認識的,這些人是我們平時生活中很難經常接觸的,有很大幾率和我們的生活差異度很大。這些人擁有我們沒有的信息,他們能提供更多工作機會,能介紹給我們更多朋友。
我之前有一個同事,自從分手之后一直希望我們能給她介紹男朋友,但是現在半年過去了也沒人給她介紹。
雖然我一直想幫她,但是就像我給她說的,我認識的人大部分在成都(我成長的地方),少部分在深圳(我們在深圳工作)的也是她都認識的,所以實在沒有人可以介紹啊。
其實她是所托非人了,她都是找和她關系很好的朋友,我們和她的社交圈有很大交集,如果她在生活中沒有合適的異性,我們也很難為她介紹到合適的。
所以不要輕視微信通訊錄里那些從來沒聊過天的人,他們也許就是下一個能給你帶來機會的人。
對于這樣的弱連接社交,我們不需要像好朋友一樣經常聯系,只需要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發個祝福的信息,露個臉,不要讓對方忘了你就行。如果遇到一些對方輕松就能幫忙的事情,一般都會愿意伸出援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