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香辛料的分類
1按香辛料屬性來區(qū)分
1、以芳香為主的香辛料,如大茴香、羅勒、芥子、黃蒿、小豆蔻、丁香、肉桂、芫荽、蒔蘿、茴香、肉豆蔻、洋蘇葉等。
2、以增進(jìn)食欲為主的香辛料:如生姜、辣椒、胡椒、芥末、山萮菜、花椒等。
3、以脫臭性(矯臭性)為主的香辛料,如大蒜、月桂、蔥類、洋蘇葉、玫瑰、麝香草等。
4、以著色性為主的香辛料,如紅辣椒、藏紅花、郁金等。
國家技監(jiān)局于1991年公布的國家標(biāo)準(zhǔn)中規(guī)定了42種我國常用的香辛料的技術(shù)標(biāo)準(zhǔn)。
2按去腥作用來分
可以去除魚腥的有:
肉豆蔻、月桂、丁香、眾香子、洋蔥、肉桂、大蒜、蔥姜、鼠尾草、小豆蔻、香菜等;
可以去除羊肉膻味的有:
孜然、丁香、眾香子、月桂、鼠尾草、肉豆蔻、小豆蔻、葛縷子、肉桂、香菜、大蒜、蒔蘿、蔥姜、羅勒、薄荷、紫蘇;
可以去除豆腥味的有:
肉豆蔻、肉桂、丁香、眾香子、肉桂、月桂、鼠尾草、小豆蔻、香菜。
3按適用的原料區(qū)分
適合于牛肉的
胡椒、眾香子、肉豆蔻、肉桂、蔥、姜、香菜、洋蔥、小豆蔻;
適合于豬肉的
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月桂、百里香、鼠尾草、芹菜子、洋蔥、大蒜;
適合于羊肉的
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肉桂、鼠尾草、月桂、姜、香菜;
適合于雞肉的
芥菜、歐齊、黃蒿、茴香;
適合于魚貝的
胡椒、姜、洋蔥、蒜、肉豆蔻、香菜、芹菜子、眾香子、芥菜子、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適合于蔬菜的
肉豆蔻、香菜、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第二香料的配伍和使用搭配規(guī)律
根據(jù)香辛料不同的賦香作用和功能,除少數(shù)種類可以“單打獨(dú)斗”以外,絕大多數(shù)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原料、烹飪方法和口味要求配合使用。以達(dá)到所需的較好的協(xié)同作用,產(chǎn)生較理想、更柔和的綜合效果。
只要搞清楚各種香辛料的味道特征、適用食材和一般添加量等內(nèi)容,就可以搭配出相對適合的香辛料包。
香辛料的特性
1、有熱感和辛辣感的香辛料,如辣椒、胡椒、花椒、姜。
2、有辛辣作用的香辛料,如大蒜、蔥、洋蔥、韭菜、辣根等。
3、芳香性的香辛料,如月桂、肉桂、丁香、眾香子、香莢蘭豆、肉豆蔻。
4、帶有上色作用的香辛料,如姜黃、紅椒、藏紅花等。
5、有去異脫臭作用的香辛料,白芷、桂皮、良姜等。
6、有特色味道、賦香作用的香辛料,如甘香味的,百里香、甘草、茴香、葛縷子、枯茗;香甜味的,香葉、月桂、桂皮、茴香。
有去腥作用的香辛料
可以去除魚腥的有:
肉豆蔻、月桂、丁香、眾香子、洋蔥、肉桂、大蒜、蔥姜、鼠尾草、小豆蔻、香菜等;
可以去除羊肉膻味的有:孜然、丁香、眾香子、月桂、鼠尾草、肉豆蔻、小豆蔻、葛縷子、肉桂、香菜、大蒜、蒔蘿、蔥姜、羅勒、薄荷、紫蘇;
可以去除豆腥味的有:
肉豆蔻、肉桂、丁香、眾香子、肉桂、月桂、鼠尾草、小豆蔻、香菜。
按適用的原料分類
適合于牛肉的:胡椒、眾香子、肉豆蔻、肉桂、蔥、姜、香菜、洋蔥、小豆蔻;
適合于豬肉的: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月桂、百里香、鼠尾草、芹菜子、洋蔥、大蒜;
適合于羊肉的: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肉桂、鼠尾草、月桂、姜、香菜;
適合于雞肉的:芥菜、歐齊、黃蒿、茴香;
適合于魚貝的:胡椒、姜、洋蔥、蒜、肉豆蔻、香菜、芹菜子、眾香子、芥菜子、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適合于蔬菜的:肉豆蔻、香菜、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香料配伍中的君臣佐使
一、配伍的基本原則
君料是指所烹食材最為適宜、去腥除異功用最強(qiáng)、賦香定味效果最佳的主要香料,一般用量最大,是對所烹食材口味設(shè)計(jì)的主要香料。
能成為香料配伍中的“君料”需要滿足三個(gè)條件:
一 祛異效果最突出
二增香效果最明顯
三賦味能力最卓越
臣料是根據(jù)食材總體的風(fēng)味設(shè)計(jì),彌補(bǔ)“君料”香氣和味道不足的調(diào)味料,使菜肴的風(fēng)味更完善,香味與滋味更豐富。
能成為香辛料配伍中的“臣料”需要滿足兩個(gè)條件:
一 能進(jìn)一步輔助“君料”起到去腥作用,
二 與“君料”搭配后呈現(xiàn)的味道和香氣需與該菜肴風(fēng)味的總體設(shè)計(jì)相一致。
根據(jù)主料選定了“君料”后找出對應(yīng)的“臣料”
烹制豬肉類原料時(shí),在桂皮、八角、肉豆蔻、高良姜、砂仁作為君料的基礎(chǔ)上,還需添加胡椒、干姜、甘草等作為“臣料”
烹制牛肉類原料時(shí),在選用八角、桂皮、小茴香的基礎(chǔ)上須添加肉豆蔻、草豆蔻、陳皮、畢撥、甘草作為“臣料”
烹制羊肉類原料時(shí),在選用白芷、白豆蔻、小茴香、花椒的基礎(chǔ)上,應(yīng)配以草果、山奈、砂仁等作為臣料。
烹制雞肉類原料時(shí),在選用肉桂、白芷、高良姜、八角等作為“君料”還需配以白豆蔻、草果、陳皮、草豆蔻、小茴香等臣料。
烹制水產(chǎn)類的原料時(shí),在選用肉豆蔻、八角、胡椒、香葉等君料的基礎(chǔ)上,還需配以砂仁、芫荽子、丁香等“臣料”
佐使料 其作用調(diào)和“君料”和“臣料”使各種香辛料的滋味能相互融合適量添加以平衡“君料”“臣料”的溫、熱、寒、涼;抵消或減小辛料的藥材氣味。
選定“君料”和“臣料”之后,綜合三個(gè)因素,選擇恰當(dāng)?shù)淖羰沽希?/strong>
1.分析已選取的藥料屬性,若辛熱者居多,則需要配上羅漢果、甘草等具有降噪敗火屬性的香辛料。避免食用后上火生燥,若寒涼者居多,則需要配上辣椒、胡椒、畢撥等溫?zé)岬南阈亮弦云胶鉀鲂浴?/p>
2.考慮搭配,因?yàn)槊糠N君料通常都有幾種能提高呈味效果或祛異效果的”匹配料“比如:肉桂喜與高良姜、畢撥搭配,白芷喜與丁香、草豆蔻搭配;八角喜與砂仁、白豆蔻搭配;
3.還要綜合考慮食材特性和成菜預(yù)期口味等因素,配上其他輔助性香辛料。
通過分析一些效果比較好的配方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制作豬肉類的原料的配方中,香葉、花椒出現(xiàn)頻率極高;而在烹制牛肉類食材配方中,胡椒、干姜等出現(xiàn)頻率極高;在烹制羊肉類食材配方中,孜然和香葉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而雞肉類食材配方中,則少不了丁香、小茴香和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