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誤解的“邏輯后果”
父母常常把邏輯后果誤解為是一種能夠將他們的要求強加給孩子的新方法,然而這卻是一種經過偽裝的懲罰,而非真正的邏輯后果。是因為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把邏輯后果4R漏用,后面會詳細介紹真正的邏輯后果以及4R。
現在先分析下在這個經過偽裝的懲罰中孩子的想法以及行為。此時孩子的想法是出于恐懼和害怕,并不是對是非存在概念,而且他們的心思也并不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懲罰的行為上,而是一種怨恨恥辱和不公平感,以至于反叛(打敗你、報復)或者自卑(作為一個討好者,認為自己不夠好)。具體表現:
繼續不良行為。父母會誤解為是懲罰不夠嚴厲,然后加重懲罰以致報復循環(長大后會出現一家出走懷孕吸毒等等),以此傷害父母,但其實對自己的傷害遠甚于此。
暫停不良行為。父母會誤以為自己贏了,但其實孩子會找機會扯平或者偷偷摸摸不被抓到,再或者是喪失自我,其實敗陣的還是父母。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懲罰并不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為更好的人。真正的邏輯后果是尊重和鼓勵的,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邏輯后果,我們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自然后果。
二、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是父母沒有干預,沒有借題發揮,而是事先以尊重的態度告訴孩子會產生的自然后果,并且讓他們體驗,父母父母需要表示同情理解和鼓勵,(我敢肯定……很難受+我愛你,但是我相信你可以處理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充滿愧疚感,但是一定要提醒自己。現在孩子的這一個小錯誤,這是他這一生中所犯錯誤中的一個。為了長期的效果,我們要保持冷靜,而且拒絕要求的時候也要避免沖突。
幾種不適合自然后果的情況:
孩子處于危險的境地時。
需要花時間訓練的。(三大法寶:監護、轉移注意力、轉型行為)和善與堅定并行,在實際環境中去引導孩子,直至他的大腦能夠成熟到理解因果關系。
影響他人的權利時。(向別人扔石頭)
對孩子而言不是問題的行為,(不洗衣不洗澡不刷牙)
三、真正的邏輯后果
需要介入,并且決定一種可以為孩子創造有益學習體驗的邏輯后果,讓孩子選擇停止不良行為or體驗邏輯后果,鼓勵孩子選擇負責任的合作。
使用邏輯后果的指導原則:
一個選擇+私告后果(符合邏輯后果的4R)
a.相關
b.尊重? 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知道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可以說:現在你需要做什么?而非責難羞辱痛苦,你怎么這么笨。
c.合理? 沒有合理,那便是用強權讓孩子吃苦頭。思考: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錯,還是讓孩子為不良行為吃苦頭?我們是看重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學習還是為行為付出代價?到底是讓孩子停止不良行為,并找到解決的辦法,還是為了報復孩子讓她感覺痛苦?吃苦不是邏輯后果的條件之一。
d.預先告知? 沒有預先告知的話,會讓孩子誤以為是懲罰(這個條件并非總是適用)
注意:這四個條件,錄用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懲罰的4R(憤恨、報復、反叛、退縮)
考慮行為的錯誤目的
說在之前:并非邏輯后果,適用于所有的錯誤目的,有可能不管錯誤目的是什么,邏輯后果都不適合。
適用的幾種情況:
a.尋求過度關注
b.尋求權力或者報復的冷靜期之后,或者贏? 得合作之后的解決問題階段
c.自暴自棄,完全不適用,需要的是訓練。
實現參與制定規則(執行規則時和善并堅定)
讓孩子明白與特權相伴的是責任
特權=責任,失去責任=喪失特權
? 重點:有效的邏輯后果是和善并且堅定地轉移? 孩子的行為。將孩子的不良行為轉變為有貢獻? 的行為,對于鼓勵孩子停止或者大大減少不良? 行為很有效果。
? 錯誤觀念: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 覺到更糟。糾正: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 得更好。
? 注意:
? a.孩子試探規則時,事情在變好之前往往變得? ? ? 更壞,保持和善而堅定的轉移行為雖然很困? ? ? 難,但是有效果。
? b.懲罰可能更快得到結果,但是使用得當的邏? ? ? 輯后果是能夠幫助孩子培養自律合作的很多? ? ? 非? 懲罰方式的一種。
? c.邏輯后果更注重考慮長期的效果,而且能夠? ? 通過簡單體驗選擇后果,教給孩子很有價值? ? ? 的? 生活經驗。有效使用,而且后果能夠使? ? ? 孩子理? 解自己的行為以及長期效果,但是? ? ? 卻很容易被? 錯誤的使用。
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不去注重后果,而是去關注問題的解決。
四、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注問題解決的方法比邏輯后果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那種方法去解決問題。(注意:決定自己做什么,尊重的態度,預先告知,說到做到)
eg: 家長會議,關注解決問題,設立日常慣例,提供有限制的選擇,請求孩子的幫助,處理孩子行為背后的觀念,決定自己做什么,而非讓孩子做什么,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執行決定,擁抱用啟發式問題幫助孩子發現他的選擇會帶來的后果,而非強加后果。
管教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孩子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