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策略“長生不老”

對業余投資者來說,巴菲特首推指數基金。

為什么?

因為股票背后的公司會退市,而指數基金卻幾乎可以永續經營。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基金跟蹤的指數,一直在吐故納新。

拿道瓊斯指數舉例,從指數創立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除了通用電氣還在里面之外,其他的成分股都已經發生了改變。

一個好的指數應該具有良好的新陳代謝能力,這一點我今年在進行A50策略輪動對沖的時候深有體會。

因為現貨端跟蹤的是A50指數,我發現在每個月A50的成分基本上都會發生變更,甚至有時候幾天就可能出現變化。

這是指數編制機制所致,見《富時中國A股指數系列基本規則》中第五部分成分股審核。

其實你可以看到,A50的選股規則非常簡單:

A50的選股規則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其實量化策略和指數編制非常相似,特別是選股部分。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之前曾經用于實盤的小市值策略,A50指數的選股規則,幾乎和我策略的選股規則相反。

我的策略選股規則是這樣的:

股票以總市值從小到大排名,選擇市值最小的前9個股票。如果某個股票市值超出排名的前20,那么就更換為排名前9的。

雖然是一大一小,但是底層的選股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好公司的市值應該是會越來越大的,所以A50指數的選股規則,應該能夠大概率選擇到好公司。

而小市值策略則不同,如果公司經營不好,公司就越來越不值錢,也就是市值越來越小。

在中國股市,小市值因子之所以能夠有效,甚至遠高于市場中其他的因子,其基礎是退市的機制并不完善。

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值越小,就越容易上漲,也越容易有效。

但是這樣的策略,放到退市機制完善的發達國家,就不是那么有效了。

由于市場機制卻是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所以以小市值為基礎的策略其實并不穩健。

目前中國的股市由于政策變化導致小市值因子失效,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一個穩健的基礎,讓指數有了持續向上的空間,變得“長生不老”。

那么我們構建量化策略的時候,是否也能夠參考指數進行構建呢?

所以,我就想著,能不能自己弄一個“上漲指數”。

為什么是“上漲指數”,因為我是通過市場的上漲情況,來統計得到有效因子,然后根據排名靠前因子的數據,來選擇股票。

通過這樣條件構建的量化策略,是否能夠永續運行呢?

我覺得可以。

也許可能存在邏輯上的問題,但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

因為這樣的策略足夠穩健,沒有根據一個既定的前提進行構建,例如小市值策略中的小市值,銀行輪動策略中的銀行股。

順應市場的趨勢,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我之前發布的兩個策略:

動態因子
動態多因子

請原諒我老調重彈,把這樣的邏輯理清楚,其實相比策略本身更加重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美豹金融的美股大學--https://www.usmeibao.com/knowledge.html 一、基礎篇 ...
    格式化_001閱讀 2,632評論 1 5
  • 好討厭現在,對,就是現在。 突然的輿論,眾人的嘲弄 好朋友的變離 而我 只有我了。
    蘇大狗閱讀 262評論 0 0
  • 在大草原上,如果沒有狼,那些繁殖力極強的動物如兔子、旱獺、老鼠等,在草原上打洞、啃吃牧草,就會對草原的生態造成毀滅...
    胡妙妙閱讀 371評論 0 0
  • 整理房間 找到了十六歲生日禮物 你送的 現在我長大了 又或許老了 后來收到過各種各樣的禮物 遇見過各種各樣的人 都不及你
    芬達Finda閱讀 215評論 0 0
  • 1. 一本書 去年我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勵志情感散文集《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 盡管這本書不能盡抒我對文...
    某人李下閱讀 5,243評論 58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