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上的一篇小文,38歲的外企資深碼農被裁后找工作遇阻,互聯網行業加班嚴重,外企又是處于沒落時期,何去何從。
從事IT行業的人,特別是做技術出身的一直都有一個困擾,就是歲數大了應該怎么辦,如果還沒有成功轉型管理崗位,也沒有成為技術大牛,那么與年輕人競爭時如何保持優勢。
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歲數大了,加班身體不行,精力跟不上,新知識的學習也讓自身疲憊不堪,那是不是就不能在IT行業立足了。這是長久以來的觀點,從程序人員三十多歲談起,如今門檻大概跨到了四十歲左右,之所以這個瓶頸年齡有了提高,源于在中國IT行業的興起階段有關。
以前的從業人員大抵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現在隨著行業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年限的延長,這個阻礙也變的延后了,但無論怎樣,這個問題依然都是存在的。
IT和互聯網行業在中國的特性就決定了年輕人在其中的優勢,年富力強,精力旺盛,學習欲望強烈,身體強壯,不懼加班。那么年齡大的人如何保持競爭優勢,如何在這個行業生存呢,無外乎轉型成為管理人才,或者資深技術架構人才,不再奮斗在加班的第一線。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轉型,畢竟在行業當中,越往上層,需要的人員會越少,競爭力也同樣會很激烈。
那么是不是無解了呢,其實好的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也沒有發現,無外乎要依靠個人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讓自己工作的生命周期盡量延長,或者轉向其他行業,或者自行創業,行業如此,自身能力不足,又能怪得了誰呢。
談到年齡大的,說說年輕的,人的年齡都會增長,特別是以后的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那么若干年后,現在的年輕人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只能趁現在做好職業的規劃,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里既包括技術能力,也包括其他軟實力,這些都會在你以后的職業生涯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個資深(年齡大)的IT從業人員,如今只能發發感慨了,慶幸自己目前還能有份養家糊口的工作,要時刻保持危機感,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