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七堂課》:碎片化寫作,一小時寫出好日更的秘密

把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就是一筆財富。----秋葉


很多人寫作最大的痛苦就是沒有時間,那么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寫作。


01.碎片化寫作法的三個關鍵習慣


第一個習慣:一有靈感馬上就記錄,否則很容易忘記。


比如,在路上,在會議上,在聊天時,如果突然出現靈感,要隨時記錄在本子上,或微博上。不如不記錄,就會遺忘掉很多好的想法和金句。


無論是用筆記本、印象筆記、有道云筆記、還是石墨、幕布等軟件都可以,關鍵是要養成快速記錄的習慣。


第二個習慣:要馬上抽時間把靈感變成提綱。


古代的詩人王勃,他寫詩的時候,經常不打草稿,也不去苦思冥想,而是先磨好墨,備好紙,然后蒙頭大睡。一覺醒來后,馬上跳下床拿起筆一氣呵成,而且不用改一個字。其實王勃蒙頭睡時,并沒有真睡,而是在構思,在“打腹稿”。


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王勃那樣的天賦,但是我們可以在有了一個靈感后,馬上把它寫成大綱,快速寫出文章大綱,就等于在大腦強化了一遍寫作思路。然后,通過“視網膜效應”,就會不斷的把好的想法,金句,素材,等不斷的往框架里填充。


當我們在大腦中構思出文章的提綱,再分別構思各個小節,用碎片時間進行展開,補充,聯想,舉例,金句提煉,就類似于在寫文章之前完成了一個腹稿,等到寫起來的時候就會下筆如有神了。


第三個習慣:平時有意識地積累各種寫作框架。


我們平時有很多靈感,但是經常會流失掉,這是因為我們腦中的寫作框架太少了。要想寫作效率高,就要多積累一些寫作框架。


比如,很多頭條文章的結構就是:

標題:寫作靈感

開場:導入故事背景

分享一個故事+一張配圖

再分享一個故事+一張配圖

最后分享一個故事+一張配圖

結尾:提出判斷,引發互動。


02.快速集中注意力,進入寫作的心流狀態的5個關鍵


什么是“心流”?心流是指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產生心流,會同時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人會享受在其中的樂趣,甚至會忘記時間的流逝。


一個人如果可以進入心流狀態,就會在短時間內寫出好文章,防止拖延癥的干擾。那么除了提前構思思路,積累素材,還有什么辦法幫助自己進入高效寫作的狀態呢?


第一、你必須先從內心接納,這件事你非做不可。


我們之所以會拖延,除了生理原因外,最重要的是心理上抗拒這些工作。所以,我們要完成一件事,首先要在內心認為,這件事情不能由別人去完成,必須自己完成!賦予工作使命感,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讓自己盡快達成目標。


第二、要把任務難度設置為“跳一跳夠得著”的難度。


任務太簡單,會失去挑戰欲;任務太難,會讓人畏懼放棄。對于寫作,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一定非要寫出爆文,可以設置目標為每周寫一篇文章。適應后,再設置為每周寫兩篇。不同的寫作階段,面臨不同的挑戰。合理設置階段目標,不攀比,就不會心煩意亂。


第三、完成任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


如果進入心流狀態做一件事,就給自己一個獎勵,這就等于給大腦一個回路刺激。如果我們做一件事可以提前高質量的完成,那就可以利用剩余的時間休息。從而有能量準備下一場戰斗。


第四、準備進入心流狀態前給自己一個暗示信號。


就像足球教練上場前要穿特殊顏色衣服指揮一樣,一個人在進入工作之前,可以把辦公桌收拾得干凈清爽,讓大腦迅速進入“開機”狀態。用一些簡單的暗示告訴自己馬上心流狀態??桃庥柧氈笮纬梢环N習慣,隨著時間和次數的增多,進入心流的狀態就會越來越容易。


第五、你需要一個不補干擾的環境,而不是要求自己心無旁騖。


就像大學生備考要去圖書館自習,而不是在寢室一樣,我們在在一個不會隨時被人打斷的安靜環境,集中注意力。


如果我們要抽出比較大塊的時間開始寫作,屏蔽環境的干擾就非常重要。


總之,利用碎片化時間,可以記下突發的靈感,構思寫作的框架,積累金句,在心中打腹稿。這樣當開始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坐那里好長時間也寫不出來了。至于心流狀態,想要修成不太容易,但是也要努力。因為如果進入了心流狀態,寫作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