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 ? 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
感知學習:
? ? ? 國家混亂時奸佞當道,愈聰明的人愈容易惹禍上身,此時聰明者就要裝糊涂。鄭板橋很喜歡“難得糊涂”這四個字,正是此理。人生在世,有時候要難得糊涂,不要太計較,什么事都分得太清楚反而容易遭怨,帶來后患。
? ? ? 傅佩榮老師說,政治清明,就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政亂國危,就韜光養晦。這種主張,很接近道家的思想。道家提醒人在亂世要懂得裝傻,太聰明就會有危險。可見孔子對道家的思想還是可以欣賞的,雙方并非勢不兩立,而是可以互補。
? ? ?孔子認為智與愚,要視情況而定,有時候明哲保身是必要的。
? 我們平常說一個人愚不可及,是說人愚笨。本章孔子所談的“愚不可及”是大智若愚,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犧牲。生活中亦是如此,對有些事要精益求精,但對有些事也不必太執拗,看透而不說穿,難得糊涂,也不失為做人的一種智慧。
? ? ? 而現在經常用“愚不可及”來形容一個人過于笨拙、反應遲鈍,其實,古圣先賢原意并非如此,對此番而是一種認可的態度。做學問,通過格物致知,會不再人云亦云,倍覺會內心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