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的RIA訓練營作業15/15(第二次提交)

自由選題拆頁五 《非暴力溝通》

【R閱讀原文片段】

請求與命令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聽到命令時,一個人只能看到兩種選擇:服從或反抗。不論如何,只要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不會樂于滿足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在過去常常指責他人,那么,我們的請求很可能就會被看作是命令。而一個經常受到指責的人也會傾向于將請求解讀為命令。

以下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請求與命令的區別。

如何區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說:“我很孤單,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這是請求還是命令呢?現在還不好說。我們需要根據珍妮沒有同意時杰克的反應來作出判斷。假定她回答說:“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著說:“你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議實際上就是命令。因為他并沒有重視珍妮休息的需要,而開始指責她。

修改:

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方式包含三個部分:

1、 對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 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 我們的心情怎么樣?

在表達感激時,這三個部分的先后次序并不重要;有時,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微笑或說聲“謝謝”來表達這三個部分。然后,如果我們要確保對方能夠明白我們的意思,那么,用語言具體地描述這三個部分是值得的。

以下是我和一個非暴力溝通研討班參加者的一段對話。在對話中,我試圖理解他為什么要贊揚我。

參加者:(在研討班結束后走近我)“馬歇爾,你真了不起!”

馬歇爾:“我想知道你為什么這么說。”

參加者:“為什么呢?”

馬歇爾:“在我的一生中,人們用各種各樣的話來評價我。這對我并沒有多大的幫助。我需要更多的信息來理解你的評價。”

參加者:“什么樣的信息?”

馬歇爾:“首先,我想知道,我做了什么,你認為對你的生活有幫助?”參加者:“哦,你聰明過人。”

馬歇爾:“也許這又是一個評價。我還是不清楚我做了什么對你有益的事情。”

她想了想,然后拿出筆記本,指著其中的兩段話說:“就是這兩點。你今天在研討班中提到它們。”

馬歇爾:“哦,你很欣賞這兩個觀點。”

參加者:“是的。”

馬歇爾:“聽到這兩個觀點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參加者:“我感覺一陣輕松,對將來更有信心了。”

馬歇爾:“現在,我想知道,這兩個觀點使你什么樣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參加者:“我沒法和兒子溝通。他今年18歲了。我一直盼著能有辦法和他溝通,你今天的這兩個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

這樣,我就知道了我所做的事情、她的感受以及她的需要。我很高興自己幫到了她。如果她一開始能夠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表達感激,她也許就會說:“馬歇爾,當你提到這兩個觀點時(讓我看她的筆記本),我很欣喜,感到將來有盼頭了,我一直在尋找和兒子溝通的辦法,這兩個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在溝通中如果對方認為我們是在命令他們,他們就不會樂意滿足我們的請求。我們向他人提出請求時就要注意不能使我們的請求變成命令:如果提出的請求沒有被滿足,我們就強制或變相要求對方來滿足我們,對對方提出評價或指責時請求就變成了命令。

新:
非暴力溝通的感謝方式是這樣的:感謝詞+(描述對方做的具體事情)+(對方做的事滿足了自己的什么需要)+(對方的行為讓自己的心情如何)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1月份的某一天,我患了重感冒,當時就打電話給同事讓他幫我頂下班,但在同事提出不能滿足我時我就發了脾氣指責了對方想強制要求對方滿足我。由于我的態度導致最后沒人愿意頂班,我只能帶病上了班還一肚子郁悶。

(反思)當時迫切的想讓對方滿足自己,完全沒有注意到對方的實際情況,就覺得同事必須滿足我的要求,學習了這個片段才知道提出請求時不能把它變成命令,他人認為我們是在命令時,就不會樂意滿足我們的請求。在下次向他人提出請求時我就會注意,不能使請求變成命令。

新:
前天晚上,我和朋友在燒烤店吃宵夜,當吃完宵夜回到家后,我發現錢包可能掉在燒烤店里了,于是聯系了住在燒烤店附近的朋友,他幫我到店里尋回了錢包并專程送到我手里。拿到錢包后我只是說了“感謝,感謝,真是非常感謝。”

(反思)朋友幫了我這么大的一個忙,我只是懂得不停的說感謝,顯得非常空泛,不能體現出朋友這樣做的價值,我們的友誼也不會由此而加深。

【A2(將來如何應用)】

目標:未來2個月,不把自己向他人的請求變成向他人的命令。

行動:在向他人提出請求后,如果對方不能滿足自己,不去使用強制、變相要求的話語,也不去評價或指責對方。比如:“你看我們都這么熟了,你肯定不好意思不幫我的,你幫了我,下次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我也會幫你的。”和“你這人怎么這樣,連這點小忙都不舍得幫。”

新:
目標:后天向那個幫我找到心儀已久的《生命安寧》的朋友,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感謝方式表示感謝。

行動:當我從朋友手上拿到書時,我會這么感謝他:

“非常感謝你,特意從廣州把這本書帶回來給我,使我能更好的了解斯多葛主義和他對生活的影響,我現在非常的激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