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秦始皇,你會想到什么?第一位皇帝,長城,阿房宮,焚書坑儒等等。始皇帝的確是一個爭議的人?今天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秦始皇。
秦始皇( 公元前259 --- 公元前210年 ),嬴姓,趙氏,名政。因生于趙都邯鄲,故又稱趙政。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軍事統帥。
首先我們來看看秦始皇的功績:
1、秦王掃六合。秦國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嬴政統一六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我國長期沿用下來。
3、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于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于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也有深遠影響。
4、奪取河套平原,擊退匈奴。匈奴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游牧發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戰國末年,他們逐漸強大起來,占據了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并不斷南下。
秦統一以后,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發農民,修筑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御匈奴。這就是長城。
5、南方的開發。越族是我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里設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其次,看看他的暴政什么大修宮殿,苛捐雜稅,縱情享樂等等。
所以這樣一個人才有那么多的謎團需要解開。
首先他是誰的兒子?因為眾多的史料還有什么野史小說使得真實身份有需考查?
其次“焚書坑儒”是否真的?而且焚書焚的是什么書?坑的人是什么人?有那么嚴重影響嗎?
再次他是否真的暴政?是后人的修改還是確有其事?
最后就是的陵墓了?為什么不敢挖?
這還需要嚴謹的考查才行?所以我們靜待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