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是名退休的老教師,博學多才,一生就愛書,他的書房藏了好多書,但他最常看的就是莊子,小時候一放暑假我就到外公家找表哥玩,有事沒事總愛往外公的書房跑,翻翻這看看那,外公也不生氣還故意把論語,道德經,古文觀止等書擺到我夠得到的地方,就這樣在外公的影響下初步接觸了國學,但我還是很感興趣外公為什么這么喜歡莊子這本書,趁外公不在我就拿下來看,一看就被第一章逍遙游了故事吸引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愛不釋手,今天看到這個題目,我的腦海突然閃過這樣一個畫面,在一條窮街陋巷上,陽光普照,有一個衣著破舊,頭花花白,面容消瘦但容光煥發的老爺子正神采飛揚的給圍城一圈的人們講鯤與鵬,人與猴,人與龜的故事,他想象力無比豐富直通天地,如詩如夢,思維穿越時空,各種怪誕異相脫口而出,如數家珍,人們聽到關鍵處,屏住呼吸,生怕錯過了什么,人們時而拍手叫好,時而放聲大笑,時而沉默不語,若有所思,待故事結束,這個老爺子迎著夕陽余暉,如御風一般,消失在陋巷街頭,這就是莊老爺,隨之人們心靈自由之門也由此打開,哦!原來人是有翅膀的,可以飛翔的如此灑脫,仰望天地星河,我們如滄海一粟,是他讓我們明白,我們擁有一種強大的想象力,這是昊天上帝賜予我們最寶貴的獎賞,它打通了一條連接詩和美的道路,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蔥蘢。
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幾處?對于交通發達的今天走遍世界不是問題,但一個人的時間精力財力等永遠處于短缺的狀態,相對去過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有兩種方法能使世界變大,要么登高遠眺,要么閉上眼睛沉思。而在那個時代,技術落后,交通不便,更何況這莊老爺他一生貧窮病弱,能到的地方限之有限,卻僅憑敏感的感受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遨游九州,行走于天地之間.....
.
記得小時候,特別怕一個人獨處,一聽到喧囂就快樂,一遇到寂靜便不由的心慌隨著年齡增長,越發喜歡與這個老頭神交聊天,天地有大美,于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復雜處藏!這個世界人人都喜歡折騰,大人物大折騰,小人物小折騰,有本事的人主動地折騰,沒本事的人由于生活所迫,找機會還是要折騰,直到累死也不明白,但這個莊老爺就活的特明白,他選擇不折騰,折騰世界就是折騰自己,與這個世界融為一體,他斷離喧囂,感知孤獨,守住孤獨,用這老頭的話來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順應自然,消除物我之別,與天地同一,真正做到“風過無聲,影不留潭”。
莊老爺用生動詼諧的故事告訴我們,所謂的大自在不過是把很多樸素的東西重新撿回來而已,這也就是所謂的“見素而抱樸”.
我的書房名叫守心齋,也與莊老爺有關,莊老爺說心齋是心要守齋,要把各種復雜的意念、憂慮、恐懼、成見、欲望通通去掉。就好比打掃一般,掃凈屋子里的雜物,才能容得了更多的東西,放下只為更好的拿起。
現在,我們所有的心思常常都被外界光怪陸離的物質所吸引,卻獨獨忽略了自身應有的內心世界構建,這種情況造成了內與外、精神與物質、心靈與外在發展上呈現出的不平衡。也成為我們煩惱的源頭,莊老爺在《秋水》中有段故事:一日莊老爺垂釣,楚王派人來請他出山,莊老爺持竿不顧,問他們烏龜是愿意被絲綢覆蓋著,珍藏在廟堂里,還是愿意在泥水中。使者答,愿在泥水中。老爺便說,你們去吧,我要在泥水中自在。一個人要經歷多少歲月的淘洗和沉淀,才能把心中的那一腔付與人世的紅塵之心化作清正灑脫的自由之身,莊老爺做到了,他不立教,不立宗,沒想當祖師,最終還是被后人奉為了祖師,這才是大祖師。莊老爺自己恐怕都沒想到吧!
人們常說失意時要讀莊老爺。這是片面的,人們眼中的失意得意,往往都是局限于世俗框架里的,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有讀莊老爺,他永遠可以把你帶到更高遠的視界里,超然物外,游于逍遙,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