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歸類
換框的過程通常是通過“重新歸類”的方式,來改變經驗或判斷的含義。“歸類”這個詞是指將一些體驗重構或分解為更大或者較小的片段。分別有:向上歸類,向下歸類,橫向歸類。
向上歸類指轉向更大、更概括、更抽象的信息水平;向下歸類是轉向更精確更具體的信息水平;橫向歸類則是找出同等信息水平的例子。
如果一個人想“現實”的考慮問題,那么以較小的歸類來思考會很有價值。然而若在腦力激蕩中注意小的語言歸類,他就會“見木不見林”。因此,“歸類”與人們如何運用注意力有關。
向下分類要將一個陳述或判斷分解為較小的片斷,對原陳述或判斷所表達的概念含義,創立出不同的或更豐富的觀點。例如,有人被診斷為“學習障礙”(很明顯的“問題框架”標簽),可以把“學習”這個字向下分類為代表學習過程的不同部分,例如:信息的“輸入”,“表象”“存儲”“提取”。這時就可以問:“學習障礙是指人的“輸入”障礙嗎?那就是說,有人無法輸入信息?”類似的,學習障礙是說有人有“表象障礙”“儲存障礙”或者“提取障礙”。這個問題及考慮可以刺激我們重新思考所假定的標簽的意義,有助于讓情境回到“反饋框架”,把注意力放到人與過程上而非分類上。
向上歸類是把一個陳述或判斷的要素概括為更大的分類,創造出對其所表達含義的嶄新的更為豐富的理解。例如,如果一個人被視為“學習障礙”,那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適應障礙”嗎?那這個人為什么沒有“條件反射障礙”“本能反應障礙”“進化障礙”呢?這類標簽有的看起來很滑稽,但他們不過是“學習障礙”這類標簽可能的邏輯外延。
橫向歸類的特點是尋找隱喻或比喻。是指找到與總結或判斷所界定的相類似的關系,這會給我們新的視角去看待該總結或判斷的含義。例如,我們可能說,“學習障礙”就像“功能失調的電腦程序”。這會讓我們很自然的問到一些問題,比如“哪里功能失調了”“原因是什么”“我們如何修復它”“問題來自哪一行編碼”“還是問題出在整個程序”“還是計算機媒體”“也許問題的源頭是程序員”。像這樣的比喻會讓我們豐富對某種總結或判斷的視角,以便發現和評估我們的假設,也幫我們從問題框架轉向結果框架或反饋框架。
Part 4? 價值觀與準則
NLP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溝通的意義不在于溝通者的意圖,而在于所引發的對方回應。根本上,意義是我們的價值觀和信念的產物,他與“為什么”這個問題有關。我們覺得最“有意義”的信息、事件和體驗是那些跟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最有聯結的信念與因果相關。感知到的事件與價值觀之間的聯結會決定我們賦予事件的意義。改變信念與價值觀會立即改變我們的人生體驗的意義。
由于跟交換價值、意義和渴望有關,價值觀成了人們生活的原發動機源。當事態情境與人們的價值觀相符或匹配時,人們會感到滿足、融洽、和諧。如果與價值觀不符,人們會感到不滿,不是或被侵害。
考慮一會兒你會如何回應下述問題,來探索你自己的價值觀:“一般來說,什么能夠激勵你”“對你來說什么最重要”“什么會讓你有所行動,或讓你在早上起床”:
成功
贊賞
認可
責任
愉悅
愛與接納
成就
創造力
類似這樣的價值觀會極大的影響和指導我們達成的結果和所做的選擇。事實上,我們為自己設立的目標就是價值觀的切實表達。
人們經常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可能一個人、一個團體尋求“穩定”和“安全”,而另一個人或團體則渴望“成長”與“自我發展”。了解到人們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準則,是轉換沖突和管理多樣性的本質所在。組織之間的文化碰撞與合并,以及人一生中的變遷,經常帶來的議題是關于價值觀和準則的差異。
例如,一家公司高度重視“質量”這一準則,然而公司里的某個人或團隊看重的是“創新”。這兩個價值觀乍看很不一致,然而“質量”可以換框為“持續改善”,“創新”可以換框為“產生更好的選擇”。一次簡單的換框便能讓人們看到似乎完全不同的準則之間的聯結。
有效說服意味著特別的能力:識別他人的核心價值觀,并通過配合他人的關鍵等同性,來符合他人的核心價值觀。建立準則和關鍵等同性,也是團隊建設、創造和管理組織文化以及戰略規劃的重要部分。
也可以對價值觀和準則作向上歸類處理,以便識別其深層結構——即準則的層次。個人或團體的準則層次,本質上就是他們用來決定在特定情景中如何行動的優先次序。價值觀與準則的層次與人們賦予不同行動和體驗的重要程度或意義有關。
“準則層次”的一個例子是,有人認為“健康”比“財務成功”更有價值。這個人更有可能圍繞體育活動而不是工作機會來安排他/她的生活。反之,認為“財務成功”優于“健康”的人,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她可能會犧牲健康和身體的安逸以求多賺錢。
我的感悟:
這個信條和準則與笑來老師說的構建“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何其相似。
價值觀的建立就在于建立一個優先次序的行動準則。價值觀的優先次序,才是你最重要的目的,有的時候你不是以自己為目的,而是以在腦海中的價值觀為目的。比如說,你認為注意力是最重要的,那你可能就是以珍惜自己的注意力為目的,而有的時候你認為,圍觀可能是相對來說有一點重要的,可能就會在這方面消耗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