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奶奶是村里與她同齡人中唯一的一個小腳女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奶奶最多到地里摘摘菜,從來不去田里種水稻,那時不知道為什么家里所有的大人包括爺爺都要下田種水稻,為什么奶奶不去?
后來慢慢長大了,發現奶奶有一雙與我們不同的小腳,除了大拇腳趾,其它腳趾全部都歪向大拇腳趾,腳型尖尖的,奶奶的鞋也跟我們不一樣,很尖。
等我懂事以后,才知道奶奶小時候是纏足的,所以終其一生,奶奶都只能是一雙小腳。奶奶常年穿著尖腳布鞋,再熱的天,也沒穿過漏腳趾的涼鞋。只因為奶奶是小腳。
奶奶大概出生在1910-1911年之間,具體是哪一年,她自己也不知道,只因為太奶奶很早去世,留下五歲的奶奶和三歲的舅爺爺。奶奶和舅爺爺都不是很清楚他們出生在哪一年。
沒了娘的奶奶和舅爺爺過了一段沒爹沒娘的日子。太爺爺那時常年在外面賺錢養家,兩個年幼的孩子只得托付給了家里的老人。可是那時奶奶和舅爺爺都太小,沒有母親的呵護,父親常年沒在家,童年生活可想而知。
一年后,太爺爺續弦,給奶奶姐弟倆娶了一個后娘。
奶奶的小腳就是這個后娘做主給纏上的。
02
“憑心而論,后娘對我們姐弟倆還可以,沒有別人說的那樣,后娘有多么多么狠毒。她給我纏足也沒有惡意,是因為她自己也是一個小腳,在小腳女人的眼里,小腳是最漂亮的,而且小腳的女人容易找到好婆家。”奶奶回憶往事,仍然無法把自己纏足的悲慘往事,責怪到那個同樣命運的后娘身上。
奶奶開始纏足應該已經滿了八歲,其實已經過了纏足的最佳年齡。
而八歲,其實身體骨骼基本已經定型,所以奶奶那時才纏足,比起三四歲的小女孩更加痛苦。
“第一天,我痛得死去活來,到后面連大叫,哭的力氣都沒有了。你們太爺爺看不過去,就跟我后娘說,要不然算了,太殘忍了。后娘不同意,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纏足了,以后才有可能嫁個好人家。否則,就只能嫁個泥腿子,一輩子下地干活。”奶奶彼時回憶往事,已經心平氣和,而我卻聽得心中直打顫,太殘忍了。
纏足的奶奶,從此走路步履蹣跚。也正因為這樣,奶奶不能去地里干活,幸好有最拿手的活計,紡棉花和做布鞋。少女時期的奶奶,青年時期的奶奶,一直到中老年以后,奶奶都紡紗織布,沒有下過水,因為那雙小腳。
15歲,花一樣的年紀,奶奶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我們稱他為肖爺爺。
肖爺爺家境殷實,家里還有一些小工幫忙干活,最重要的是,肖家一家人厚道,十里八村都是口口相傳。而年輕的肖爺爺也是當時首屈一指的美男子,作為家中長子長孫,肖爺爺承載了他們肖氏家族長輩的希望。
對于這樁婚姻,奶奶的后娘是最開心的,她覺得當年她堅持讓奶奶裹腳是對的,雖然那時年紀有點大了,奶奶在纏足的過程中,受了很多的苦,但是終于苦盡甘來,嫁得如意郎君。
新婚的奶奶是幸福的。肖爺爺是一個不錯的丈夫,脾氣好,體貼入微,對奶奶寵愛有加。因為奶奶是小腳,出嫁了的奶奶只負責做做家務,閑暇時紡紡布。公公婆婆那時都還很年輕,才三十多歲,又很明事理。在肖家的那幾年,年輕的奶奶過的富足而安逸。
一年后,肖家大伯出生,這個新生命的到來,給肖氏家族帶來了新的希望。奶奶在肖家的日子更好了。以前奶奶還做做家務,紡紡布,大伯出生后,肖家爺爺什么都不讓奶奶做了,每天奶奶的任務就是照顧好大伯。
奶奶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到大伯三歲的時候,奶奶的天塌了。肖家爺爺突發疾病,沒兩天就撒手人寰。二十不到的奶奶一夜之間成了寡婦!
傷心欲絕的奶奶想從此隨了肖家爺爺而去,然而看到年幼的大伯,沒有了主心骨的奶奶終究很不下心來,讓剛剛失去父親的大伯成為一個徹底的孤兒。
03
成了寡婦的奶奶從此沒了笑容。
而對她的公公婆婆來說,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長子,還是肖氏家族的繼承人。迷信的長輩據說去卜了卦,卦相說奶奶克夫。
失去丈夫庇佑的奶奶在肖家成為一個不祥的象征。原本和藹可親的公公婆婆,把失去兒子的怨氣全都撒到了奶奶身上。奶奶的生活從此一落千丈,然而為了生存下去,也為了大伯,奶奶只能忍氣吞聲。
不久,奶奶的后娘知道繼女在肖家的艱難處境,把奶奶接回娘家,而肖家大伯作為肖家爺爺唯一的骨血,被強行留下。當然,即使沒有強行留下,手無縛雞之力的奶奶也沒有能力撫養年幼的兒子。
不久,后娘給奶奶張羅新的婚事。因為奶奶是寡婦,哪怕再年輕也改變不了寡婦的事實,家境比較好的基本看不上奶奶。而奶奶又是小腳,普通的鄉下男人沒有男耕女織的觀念,在那個年代,能夠下地干活是最重要的。
04
奶奶最終嫁給了當時大齡的我爺爺。我爺爺也是鄉下人,為什么會娶小腳的寡婦奶奶?是因為爺爺家實在太窮了,能娶到一房媳婦傳宗接代就不錯了,不是不想挑,而是沒有挑剔的資本。
于是,二十一歲的奶奶進了爺爺的家門。
當初還沒嫁進來的時候,奶奶還是想跟肖家爭一爭大伯的撫養權,雖然大伯是肖家的長子長孫,但更是奶奶身上掉下來的肉,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伯也是奶奶思念肖家爺爺的一種寄托。
然而,奶奶終究是失望了,因為爺爺這關就過不去。一方面,大齡的爺爺自己還沒有孩子,不愿意一成親就撫養別人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里實在太窮了,將來還有自己的孩子,添一個人吃飯不僅僅是多擺一個碗,多拿一雙筷子的事情,是需要糧食去填充飯碗的問題。而奶奶因為小腳,不能下地干活,爺爺娶親是娶了一個光吃飯不能干活的老婆。
為了不讓爺爺看輕,奶奶每天開始紡線,織布。為了紡線,奶奶嫁過來的第二年,就在家四周種滿了一種叫“麻”的植物,等到麻長成熟了,奶奶就會邁著小碎步,蹣跚地去地里把麻收割回家,然后剝皮,曬干,然后紡線,再織布,然后賣布。
在艱難的歲月里,奶奶因為有這門手藝,從而彌補了小腳不能下田種水稻的不足,也能承擔家庭養家糊口的責任。
沒多久,自家大伯,父親,三叔,姑姑還有小叔相繼出生。家里的負擔越來越重。
然而,最艱難的不是家中一貧如洗,而是戰亂中的奶奶,拖兒帶女地躲避小日本的燒殺擄掠。
我問奶奶,不是還有爺爺嗎?為什么是你一個人拖著幾個孩子躲日本人呢?
奶奶說,你爺爺怕死啊,聽說小日本要來,嚇得一個人拔腿就跑,那時你小叔還沒有出生??蓱z我一雙小腳,背上背一個,手上還抱一個,你大伯和你父親大點,讓他們拉著我的衣角,五口人一起向深山里跑去。也是命大,等我們到了深山,找了一個洞藏起來,小日本才來到村里,要不然,我們幾口人也就你爺爺一個人在了。
05
說起爺爺對死亡的恐懼,年幼的我是親眼目睹的。
有一次爺爺感冒生病,估計鼻塞咳嗽,有點透不過氣來,爺爺急得大叫,快帶我找醫生啊,我不要死。
可想而知,對于當年惡魔一樣的日本士兵,爺爺是多么害怕成為他們的槍下之魂!然而,他扔下小腳的奶奶和五個年幼的孩子于不顧,只顧自己逃命,也實在非丈夫,父親之所為吧。
我想當年在逃命路上的奶奶,除了恐懼,也有對爺爺徹底失望吧?
后來,不打仗了,日子照樣清苦,奶奶想把肖家大伯接過來的心愿也一直無法實現。
眼睜睜看著肖家大伯在肖家成人,結婚,生子。肖家添了孫兒輩,奶奶又多了一份牽掛。小腳的奶奶,每年都會抽幾次時間,去看望肖家的孫子。雖然離家二十幾里遠,雖然奶奶走路不利落,但是什么也阻止不了奶奶的腳步。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爺爺在睡夢中去世。奶奶又成了寡婦,只是此時的奶奶早已兒孫滿堂。
已步入老年的奶奶從爺爺去世以后,一直跟終身未婚的小叔生活在一起,母子倆相互照應,相互支撐,相依為命。
自從自家大伯幾十年前當兵轉業到離家千里之外的外省,實際上能照看奶奶的也就留在家里的三個兒子,父親,三叔和小叔。但是奶奶顧憐小叔一個人的孤單,執意要跟小叔相依為命,母子不分離。
于是,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東西,父母都會讓年幼的我,去小叔家喊奶奶過來吃飯。于是,奶奶會慢慢跟著我,一大一小,步履蹣跚地走在鄉間滿是小石子的馬路上。
有時,我會吃力地扶著奶奶的胳膊,奶奶總是慈愛地放下我的手,讓我自己看好路就行,她自己可以走。
等奶奶吃完飯,想回小叔家的時候,送奶奶回去的任務又是我的。
如果遇到雨天,奶奶走路不方便,父母就會用碗裝滿好吃的,讓我給奶奶送去。
06
到奶奶八十多歲的時候,身體仍然非常硬朗。
天氣好的時候,她會邁著小碎步,擰著小桶子,去井邊洗衣服,也能去地里幫小叔摘摘菜。那時的奶奶不僅可以生活自理,還能幫小叔養豬,做飯。
奶奶常說,趁著她還能動,能幫小叔就多幫點,等以后她走了,一切都只能靠小叔自己了。
有時,奶奶會很傷感地說,等她走了,小叔該怎么辦?沒兒沒女,將來連個養老送終的人都沒有。
善良的母親總會安慰她,沒兒沒女,還有這么多侄子侄女,不會讓小叔到老沒有依靠的。
奶奶仿佛聽到了母親的承諾,至少,母親的幾個兒女將來是不可能看著小叔孤苦無依的。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小叔會以一種我們都想不到的方式走在了奶奶的前面。那是農閑的時候,小叔和村里幾個人打撲克牌,突然倒地不起。等到120來的時候,小叔已經停止了呼吸。
小叔走的時候,快九十高齡的奶奶已經不大認得清人,直到奶奶過世,我們都不確定,對于小叔的離開,奶奶到底知不知道。
小叔走后,奶奶由父親和三叔輪流照顧。但是奶奶在三叔家待的時間不長,在她生命的最后幾年,基本都是父親母親在伺候她老人家。
幾近耄耄之年的奶奶,原本瘦小的身體因年老縮得更厲害了。原本因小腳,走路不方便,到后來幾乎都無法走動了,終日在床上度過。
奶奶雖然兒孫滿堂,加上肖家大伯的后代,可算是五代同堂。但是奶奶幾乎已經完全記不得她的子孫,唯一能記住的,就是常年照顧她起居的,我的父母。就連她最疼愛,最不放心的小兒子,也幾乎沒有提及。
所以,我們猜想,其實小叔的離開,奶奶應該心里是清楚的,只是我們大家都不說,她也不愿意去觸及心底最痛的角落。
九十四歲那年,作為我們村唯一一個小腳女人,奶奶走完了她漫長而又曲折的一生。
從此,我們村再也沒有因為小腳而走路蹣跚的老人,這也算是小腳時代的徹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