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成年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會有的一個慣性思維就是:找出這是誰干的?是誰的錯?事實上,這并不是一種積極的、正向的面對問題的態度。與此同時,我們也會把這種消極的思維模式帶入到與孩子的交流中。
? ? ?當問題發生時,過分追究原因,容易讓孩子感到“被指責”,從而可能會產生逃避、推脫/推卸責任、撒謊的行為。(問題的本質原因,通常要么是我們不能回到的過去,要么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他人)還記得我們講過的么?“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 ?因此,請大家慢慢培養自己,當問題發生時,將注意力轉移到“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的思維模式,家長的情緒穩定、平和,并且能以一種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出現,多運用“啟發式”提問+鼓勵!這樣就能夠為孩子創造情緒安全的環境,從而讓孩子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學會面對問題、承擔責任、解決問題,從而更能培養出孩子的勇敢和責任心。
? ? ?當孩子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造成的問題,就會非常有成就感和價值感,也會越來越有自信!(這也就是我們最希望孩子具備的人生素質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