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首英文小詩火爆美國社交圈,后來被翻譯成中文版本,被很多人轉發。詩是這么寫的: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時間并沒有變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卻在50歲去世。
and died at 50.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然后活到90歲。
and lived to 90 years.
有人依然單身,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同時也有人已婚。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奧巴馬55歲就退休,
Obama retires at 55,
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but Trump starts at 70.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所以,放輕松。
So, RELAX.
你沒有落后。
You’re not LATE.
你沒有領先。
You’re not EARLY.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于自己的時區里,一切都準時。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總是比西邊更早見到太陽。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世界分成二十四個時區,每個時區內鐘表滴答各成一派。
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時區,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初出茅廬,有人厚積薄發。
小時候,父母是最擔心我們落后于“別人家的孩子”,叮囑我們不要向一些不聽話的孩子學習。但是按照長輩的標準生活,就一定能過得好嗎?不聽話的孩子就沒有出路嗎?不見得。
小A,成績不好,早早輟學,去修車行學徒,現在開了自己的汽車維修店。
小B,沒有考上名牌大學,但是大學里學霸附體,畢業后被名企破格錄用。
小C,是親戚眼里的大齡剩女,35歲才結婚,但婚姻很幸福。
如此看來,命運從未給我們設限,沒有什么事情你做了或不做,早做或晚做,就會產生一個決定一生的后果。
如果可以殊途同歸,去比較誰跑得快,誰跑得慢又有什么意義呢?
二三十歲似乎是個很尷尬的年齡,你想要的太多而想擁有的太少。
你想掙很多很多的錢,你想要去旅行,你想買房買車,你想孝敬爸媽,你還想開一家小店……于是你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猛然停下來你才發現,你為了工作舍棄了太多。
忙得忘了給家人打電話,忙得沒空和朋友聚會,忙得沒有時間跑步,沒有心情靜下心來看不本書。可是親愛的,一生那么長,你為什么那么著急?
也許有一些同齡人,他們早早地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并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他們看似沒有走彎路,就輕松獲得了自己想要的。這些人是幸運的,但是這樣人畢竟很少,可以說少之又少。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在青春時迷茫焦慮,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有的人在自己的時區里經歷漫長的沉淀和摸索,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雖然他們走得慢了點,但是最終他們擁有的不比第一種人少。
上世紀90年代,她是TVB花旦,出演的《河東獅吼》、《苗翠花》等劇爆火,是許多人青春時代的偶像。而他不過是一個住在出租屋里的龍套演員。然而就在事業最巔峰的時候,她卻委身嫁給了他。
如今,當年的那個窮小子成了實力派影帝。這段當年不被看好的姐弟戀,如今被譽為娛樂園模范夫妻。她是關詠荷,他是張家輝。他們的人生看似不在一個時區,但也很合拍。
他游走于酒吧駐唱,一無顏值二無身高,遭人嫌棄,被轟下臺。直到寧浩導演拍《瘋狂的石頭》,為了找個便宜好使的演員,陰差陽錯讓他出演一個很丑的小角色,然后才有了今天你我所熟知的黃渤。15年北電校慶,黃渤與劉亦菲是同班同學的,一同回母校,此時的劉亦菲28歲,而黃渤41歲。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軌跡,會看見不同的風景,遇上不同的人,也許別人跑得更快一些,看得更遠一點,但你還在路上,你總會遇見命運為你特別定制的一切。
正如小詩中所說:“所以,放輕松。你沒有落后,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于自己的時區里,一切都準時。”
但是小詩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在命運為我們安排的時區里,我們除了要有一顆從容淡定的心,需要做些什么呢?小貝覺得,不論你在哪個時區,學習知識,持續積累,最不應該被遺忘。
20世紀的“斜杠青年”羅素,他不僅是英國哲學家,還是數理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羅素曾經說: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
只有堅持學習,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我們才能在命運安排的時區里更加坦然,也就是支撐著羅素的“單純而強烈的感情”。因為知識的世界,越接近,越無知。
不論你看沒看過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應該都聽說過10000小時定律。如果按照工作日計算,每天8個小時,一周學習5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
人們眼中的“大神”之所以精通某個領域,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他們深耕多年,持續不斷進行著知識積累。
臺灣清華大學電臺曾訪問他們機電系的彭明輝教授:“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 彭教授當場愣在那里,一時想不出我這一生什么時候有過困境。
事實上,彭教授上大學時,學的是人文類專業。剛服完兵役時,他的兒子出生了,但他還沒有找到工作。畢業后幾年,他才考了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他靠太太的薪水維持家用。在大學當了五年講師,又出國念博士。同學笑話他:“全班最晚念博士的同學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
在大學當講師期間,有些學生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作大咖追捧。學生們都十分驚訝,彭教授是如何2年就拿到劍橋博士的?
但是,兩年前他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并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機電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他沒有停止過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
彭明輝教授說自己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
他的著作《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豆瓣評分8.1分,書中有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于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于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幸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會變得無足掛齒。
如果你懷著一顆熾熱的心,卻總是覺得生活看不到希望,覺得自己可能平庸到老。請不要焦慮。只要你不斷學習,持續累積,人生那么長,你要的總有一天會慢慢得到。就像紐百倫的廣告詞一樣:“跑下去,天自然會亮。” 每一步,皆人生。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