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趙高,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朝時期擔任丞相的宦官,他奸猾狡詐,心狠手辣的事跡,早已惡名遠播。從秦始皇病逝后與李斯合謀篡改詔書,殺害扶蘇,立胡亥為帝,到權傾朝野,指鹿為馬,甚至逼迫秦二世自殺,廢立皇帝。趙高作為千古奸宦的形象似乎已深入人心。但是,趙高當真是個太監嗎?
? ? ? 要清楚這一點,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宦官這一詞的古今含義。宦,古義原指天上的星斗,宦星,原是指帝座星周圍的四顆小星,后古人引申其意,將奴隸主身邊的近侍,仆從稱之為宦(臣本意是奴隸,寶蓋頭意為家庭房屋,也就是家室的奴仆之意)。又指君王,皇帝的近臣。因此,在春秋戰國以至于秦朝后,宦官這個階層就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在當時,宦官并不都是太監,只是代表“在宮中內廷任職的官員”(也稱為內官,有自己府邸的官僚稱為外官),相當于皇帝的親近侍衛之臣。宦籍,就是用來登錄出入宮門者的登記冊,秦朝和西漢時期,宦官的意義和今天大為不同,指的是沒有被閹割,去勢的男性出仕內宮官職的情況。被去勢閹割的男人稱為“奄(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稱為“宦奄(閹)”。可見在秦漢時期,宦官和宦閹是不同的概念。在中國歷史上,全部用閹人擔任宮廷內官職,是在東漢光武中興時期(……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 ——《后漢書?宦者列傳》)。
? ? ? 那么,趙高是宦官,還是宦閹呢?根據《史記》記載,趙高兄弟皆生于“隱宮”,屬于宦人,隸屬于宦籍,因此有后人解釋為他是太監,原因就在于很多人望文生義,以為隱宮指的是宮刑,誤認為趙高兄弟都受過宮刑。其實,隱宮的意義并非如此。《蒙恬列傳》中有記載:“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世世卑賤。”這段話的意思是:趙高兄弟生于隱宮,是因為他們的母親犯罪被處于刑罰,稱為罪人,而趙高兄弟二人是罪人的家屬,也稱為隱宮,和宮刑并無任何關系。關于這一點還有另一條證據,在《秦始皇本紀》中記載,趙高在欲加害秦二世胡亥之前,曾與他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密謀。如果他出生就被宮刑變成閹人,又哪里來的女兒和女婿呢?所以,趙高并非太監,是完全可以確認的。
? ? ? 歷史上對趙高事跡的多有誤解還不止如此,如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也有人認為趙高簽到秦二世面前的是一匹梅花鹿,這也是對歷史的誤讀,秦二世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錯認了梅花鹿和駿馬,而趙高就算再怎么權傾朝野也不會囂張到指著梅花鹿說是駿馬。這里的鹿,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實際上是一種在古代陜西一帶十分常見的動物——鹿蜀。鹿蜀,也被稱為馬頭蠶,在《山海經?南山經》中有記載“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在秦代的關中地區,馬頭蠶(也被當地人稱為馬鹿)是廣為秦人所知的動物,秦人用其皮毛御寒,取其肉食用也為常事。因此,身為秦皇的胡亥要認出鹿蜀并不困難,也正是因為鹿蜀和馬的長相比較類似,趙高在謀反之前測試眾臣是否反對,也是選擇用鹿蜀來冒充駿馬,一方面能用于探知虛實,另一方面也讓自己不顯得過于囂張。
? ? ? ?另外,當下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趙高屬于趙國貴族,是為了復仇到秦國做了宦官,陷害忠良,謀害二世,這又有無根據呢?據查,關于趙高為貴族說,來自清代史學家趙翼的《陔余叢考》,而趙翼的說法又是來自唐代史學者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史記索隱》這本書雖然收錄了很多珍貴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但在趙高的問題上缺乏有力的證據,僅僅是根據“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認為是趙國貴族的遠支,實際上這里的“諸趙”,并非指的是趙國的貴族,而是指秦國王室。因為秦國與趙國是同祖,故而正史中稱秦始皇為“趙政”而非“嬴政”。“諸趙疏遠屬”,就是指嬴政王室的遠親。這也能解釋為什么趙高會得到嬴政的寵信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