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第一次參加6月24、25日的ITT學習班,到現在7月17日,已經過去整整21天了,一直遲遲未交學習心得,因為那兩天對于我的個人體驗來說并不是太好,因為有一種“圈外飄著”的感覺,所以心得就無從下手,我理不出思緒。
? ? ? 經過這段時間在實際工作中的沉淀,我發現那兩天的學習,就像一壇老酒,品時感覺淡而無味,品后卻余味無窮!
? ? ? ? 趁著余味發揮威力,快讓我記下自己的內心體驗究竟經歷了什么?
? 第一層:培訓剛剛結束后的16字總結
培訓剛剛結束后,就被上期同學追問“啥感覺”,我就給出四組詞“圈外享受、進入蒙圈、產生距離、向前一步”。同學說“哎吆,聽起來很有故事,快講來聽聽!”~~~~
說實話,這個故事是一個相當慘的杯具,我極度懷疑自己走錯了圈子,包括課后還跟顧老師分享。關于讓我蒙圈的“培訓目的、學習目標、課程目標、課程目的”,之前3年師范、4年師范大學,所學的教育心理學,早就講過這里面的一些邏輯和概念,怎么感覺現在聽來這么陌生了?究竟發生了什么?(我思來想去,后來也跟同行溝通,是缺乏深入研究的水準!因為還沒有把培訓真正作為一種商業化的產品來設計)
第二層:培訓結束一周內的6字感覺
? ? 結束之后的第一周,我一直在回味,到底這兩天的學習,給我留下了什么,一句話“這么近,那么遠”我想最適合不過我當時的感受了!
? ? 為什么說“這么近”,因為這次我就在ITT的學習現場。
? ? 為什么說“那么遠”,這是我和ITT之間的距離,也是我要跨越的鴻溝,所以這一次的學習,對于我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在內心告訴自己,我要:向前一步!
? 第三層:培訓結束的兩周,實踐中走進ITT的核心邏輯
? ? 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不再去懊惱以前有多么的不深入不專業。在和同事磨課的時候,我開始從ITT的核心邏輯視角重新評估和拆解我們的幼兒情商課堂。當我分析出來這個邏輯層次時,被同事點贊,感覺自己的課程瞬間高!大!上!當得到同事的認可后,我內心泛起了幸福的漣漪“沒白學!”(哈哈哈,雖當天學習狀態不好!)
但是,我仍然知道,這僅僅是剛剛走進這扇大門的開始,要不斷地去磨練這里面的邏輯和核心技能。有時候,自己會幻想說,當我把現有的幼兒課程和師資培訓打磨的更加靠近ITT標準時,那得多牛掰啊(哈哈哈,先讓樂一會兒),每次幻想到這里,我就有了工作的動力,干勁十足,關鍵是也帶動了團隊,似乎這是一款不錯的自打雞血方式。
? 直到今天,一位好友問我,這個培訓班有必要去參加嗎?你覺得性價比如何?我說,說實話當天的體驗不太好,我覺得沒收獲多少,可是后來我發現在工作中為我創造了不少價值。真的不是在推介課程一定要上,而是要和一顆有準備的心有鏈接,希望我能夠越來越有勇氣接受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