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廣州被隔離著的日子

許多人已經開始回憶不尋常的2020年,與我們來說,夫妻幾十年,從來沒有像今年這般24小時不間斷長相守整14天,現在又處在第二次被隔離的日子,只是這次在國內。

一直來,一日三餐,我不曾操心(其實也操心,建議他買什么給家里人吃) 與上次隔離時的飯來張口不同,這次選擇外賣。網上的活動,他遜色了,作為家里的大廚下崗,一日三餐我作主。

其實,作主也難,選擇的食物多,可他好吃米飯,我姿態要高,得照顧到。煲仔飯、雙拼(魚+肥牛)+白米飯、老干媽蛋炒飯,除此,還得考慮量的多少,多了,吃不了,浪費,少了吃不飽,難受。體會到當家作主的不易。

兒子給訂了幾餐,他說,兒子訂的好吃,殊不知,兒子是吃客,點得多了,深知其道。寧波人有俗話,一分價鈿一分貨,價格比我點的貴不少,品質相對高了。

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鮮。目前為止,我吃的也是心滿意足。吃著這一頓又惦記著下一頓吃什么?我不僅是一個非常容易滿足的人,同時又很開放的接受各種嘗試,美食天地寬廣啊。

每天在酒店,是否悶?那天,兒媳婦還說,給我們淘一套隨身杯,喝茶打發時間吧。其實時間過得快。三餐間,吃水果、喝茶,午睡,活動身體。老公他有電視為伴,我與手機相隨。

與新加坡六月時隔離的不同,國內每天兩次有專人站立門前測體溫,但沒有每天的行跡追蹤(上門察看、視頻)。現在隔離政策有變化,親家,6日到達新加坡,機場取樣檢測后,回家,但不可出門。報告出來了,目前出入自由。新加坡,出門得戴口罩,許多場合有醒目提示,不可人流太集中。

下午,靜下心,開始在KINDIE上閱讀早已下載的電子書,陳丹青《藝術變得好可憐(中國故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